2007年12月25日星期二
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 : [money]款尾敗家w
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
[+/-] : [soc]天水圍,香港大眾
今天天水圍發生的家庭慘劇
當然令人惋惜的同時
亦不禁懷疑特首說什麼增加社福開支到底打算何時才去實現
但看到網路上討論時的意見真的令人諦啼笑皆非
天水圍本身不是甚麼悲情社區
一個好簡單的選擇題:
一家七口低收入戶,房署說在九龍只能租3百多呎公屋單位,在天水圍/東涌可以給你7百多呎,你會選哪?
想一下就會明白是什麼回事,連生活都吃緊的一群,再加上大家提起"天水圍"有份施加的白眼,想健康也難
社區本身不存正負之別,有的只是一班努力不停標籤的市民,媒體和官僚
又看到人說要增加社工人手...以為社工萬能,什麼也幫得上忙
這類事件根本不是隨便增加人手就可以解決
跟進病患者從來不是新入職社工處理得了
但社福界在資源上根本留不住有經驗人士
應該說大家兜兜轉轉,都把注意力轉到社工身上
問題是到底我們需要一個社工,還是需要一個家?家不成家還談什麼?
用資源多做一些家庭觀意識相關的宣傳會不會更重要?
好多人都忘記最終維持家庭的是家人,而不是社工
天水圍事件影響到整個社會,每個階層都在尋找問題根源
但整個社會只管強調"資源""資源""資源"
每個利益團體都借機會找社工,找機構,找政府要求資源改善
人人都歸咎於缺資源,但今時今日的福利會比廿多卅年前差嗎?
為什麼還這麼多人情緒有問題?這麼多人精神有問題?這麼多人自殺?拿了綜援還要自殺?
真的是資源問題嗎?
哪問題到底在哪里?
到底是政府的遲緩,還是大眾的無知,標籤的可怕?
大家又是否忘記了"家庭"呢?
...
當然令人惋惜的同時
亦不禁懷疑特首說什麼增加社福開支到底打算何時才去實現
但看到網路上討論時的意見真的令人諦啼笑皆非
天水圍本身不是甚麼悲情社區
一個好簡單的選擇題:
一家七口低收入戶,房署說在九龍只能租3百多呎公屋單位,在天水圍/東涌可以給你7百多呎,你會選哪?
想一下就會明白是什麼回事,連生活都吃緊的一群,再加上大家提起"天水圍"有份施加的白眼,想健康也難
社區本身不存正負之別,有的只是一班努力不停標籤的市民,媒體和官僚
又看到人說要增加社工人手...以為社工萬能,什麼也幫得上忙
這類事件根本不是隨便增加人手就可以解決
跟進病患者從來不是新入職社工處理得了
但社福界在資源上根本留不住有經驗人士
應該說大家兜兜轉轉,都把注意力轉到社工身上
問題是到底我們需要一個社工,還是需要一個家?家不成家還談什麼?
用資源多做一些家庭觀意識相關的宣傳會不會更重要?
好多人都忘記最終維持家庭的是家人,而不是社工
天水圍事件影響到整個社會,每個階層都在尋找問題根源
但整個社會只管強調"資源""資源""資源"
每個利益團體都借機會找社工,找機構,找政府要求資源改善
人人都歸咎於缺資源,但今時今日的福利會比廿多卅年前差嗎?
為什麼還這麼多人情緒有問題?這麼多人精神有問題?這麼多人自殺?拿了綜援還要自殺?
真的是資源問題嗎?
哪問題到底在哪里?
到底是政府的遲緩,還是大眾的無知,標籤的可怕?
大家又是否忘記了"家庭"呢?
...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 : [pokemon]ポケモンリーグDP 2007 日本一決定戦
冠軍資料與戰況簡介
http://www.pokemon.co.jp/palcity/dp_report/battle.html
小學以下組別
1P的横浜小正太除了一開始メタグロス的自爆算得上攻勢外
之後的快攻神獸都被トリックルーム變了廚ポケ,瞬殺w
2P的チャーレム和ラムパルド只是發揮了屬攻加乘的效果,都足夠獲勝了
話說2P真的是小學生嗎(XD
中學以上組別
冠軍大阪代表的このゆびとまれ+きあいのタスキ+がむしゃら其實不是什麼新玩意
但敢在決勝戰把Lv1 ドーブル投入實戰,打心理戰還炒熱了氣氛就非常有種w
1P札幌代表給2P先取,再被磨掉主力
尾段大阪代表的カビゴン來個みがわり,加上ドーブル的捨身援護之下,想力挽狂攔已經太遲
一場精采的賽事
即使對手用天氣戰術廢掉がむしゃら戰術
大阪代表手上還有はらだいこ+じこあんじ的強攻戰術,還是有力爭勝w
兩場的共通點都是拿ドータクン打トリックルーム戰
變王道了嗎_A_
果然拿下先取的氣勢是很重要w...
http://www.pokemon.co.jp/palcity/dp_report/battle.html
小學以下組別
1P的横浜小正太除了一開始メタグロス的自爆算得上攻勢外
之後的快攻神獸都被トリックルーム變了廚ポケ,瞬殺w
2P的チャーレム和ラムパルド只是發揮了屬攻加乘的效果,都足夠獲勝了
話說2P真的是小學生嗎(XD
中學以上組別
冠軍大阪代表的このゆびとまれ+きあいのタスキ+がむしゃら其實不是什麼新玩意
但敢在決勝戰把Lv1 ドーブル投入實戰,打心理戰還炒熱了氣氛就非常有種w
1P札幌代表給2P先取,再被磨掉主力
尾段大阪代表的カビゴン來個みがわり,加上ドーブル的捨身援護之下,想力挽狂攔已經太遲
一場精采的賽事
即使對手用天氣戰術廢掉がむしゃら戰術
大阪代表手上還有はらだいこ+じこあんじ的強攻戰術,還是有力爭勝w
兩場的共通點都是拿ドータクン打トリックルーム戰
變王道了嗎_A_
果然拿下先取的氣勢是很重要w...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
[+/-] : [otaku]《我猜》的宅話題事件
這幾天發生了一件對華人ACG界(或動漫愛好者)而言不太好受的事
事緣在9月1日台灣中視《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真的假不了」環節,嘉賓主持大玩「宅」話題
結果節目播畢後,即時在台灣網路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批評大都圍繞節目製作單位有明顯意圖透過誤導介紹,剪接效果,侮辱台詞等等
刻意定型並矮化被大眾理解為"宅"的一班動漫愛好者形象
節目片段
短短三天就在華文網路上傳過不停,當然不是什麼好事
胡亂抺黑動漫及其愛好者,輕小說描述得像色情文章,有人甚至"不應該生活在世界上"也用上了
簡單而言就是半句公道話也沒有,獲邀者慘被戲弄,再剪接得體無完膚
節目中被主持言論誤導內容的輕小說「涼宮春日」系列,其發行商台灣角川也迅即在9月3日於官方網站輕小說區發表聲明並要求中視澄清
此次事件,很多部落格,討論區已談論好多
中視的討論區超過120頁的聲討文(本文動筆時)已不斷要求節目道歉,相信後續亦會很精彩
筆者就無謂花時間重覆同類論調,放嘴炮,徒添戰火
有興趣的可以翻翻下面"延伸閱讀",包括火藥味濃厚的"中視討論區"
而"宅你他媽!中視「我猜」節目錄影後感"相信是節目其一被邀請者所寫的文章,不論歡樂度,悲哀度都是滿點
================================================================================
今次事件可視為是一堆誤解累積之下,特定族群(動漫愛好者)對媒體的所謂"大眾認知"(愛動漫=宅=電車男=家裡蹲)積壓良久,最終突破容忍限度而展開反擊
在華人社區產生"標籤"(social stigma),濫用"標籤",亂發"標籤"的情況一直都很嚴重:
(在台灣)看動漫的叫宅,玩game的也宅,造型差叫宅,頭髮沒整理也宅,待學也宅,坐在電腦前也宅...
(在香港)睇動漫的叫電車男,玩game的又電車男,造型差叫電車男,唔執頭髮又電車男,無學返又電車男,用電腦又電車男...
明顯源自"電車男"風潮,大眾都開口閉口"宅"不離身,視談"宅"為時髦
但到底什麼是"宅",原生出處在哪,"電車男"有什麼特點...沒幾多人有個正確(或相近)概念,更沒幾多人有意欲去了解
(更不用提一班光花錢購精品週邊的マニア到底算不算"宅";自認"宅"的到底又宅不宅;以至"OtaKing"岡田斗司夫是誰;2ch是什麼;或簡單比較御宅族,宅,電車男,毒男,家裡蹲的分別...)
本來最有力量反映現實,作為良心,信息傳遞,大眾橋樑的傳媒
在宅話題上卻連稍稍去了解"宅"的意欲都欠奉,反而操作資訊,一直炒作
部份被邀請者表現亦實在太肉腳(對不起,對珍惜之物被糟蹋污衊仍可以啞忍的人,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
局外人根本得不到對動漫的正確認知,反而對媒體傳播"足不出戶,怕生,肥大,汗臭,四眼"的"扭曲宅形象"根深柢固
今次《我猜》事件,更是充滿製作單位定型"宅形象"的明顯意圖,再行醜化,強加於被邀請者身上
當"形象"(image)在人心中無限膨脹成"臆斷"(imagine),就會變成可怕的怪物
主持吳宗憲早有侮辱伊斯蘭教前科
《我猜》製作單位亦不是第一次製作同類環節碰釘
雖說這是個人意見節目,但整個製作過程不單會是一兩個人的責任
一個集體製作竟然找不到半個正常人說句公道話;身為公眾人物也不用為自己偏激言行負責;還有應"劇情效果"刻意打造的侮辱台詞...
這就是今日的傳媒質素嗎?
但當批評部份媒體質素的同時,也別忘記傳媒也是靠收視
不受歡迎的點子自然混不下去,哪為什麼這種整人,黑心,醜化的節目仍有市場?贊助商廣告源源不絕?
到底是傳媒在洗腦教壞觀眾?還是我們從心底就愛看人出糗?
筆者一直認為所謂的"社會良心",就是對特定話題找個特定族群,當靶子,背黑鍋
宅男也好,港女也好,低下階層也好,新移民也好,政黨也好...
資訊提供者只要無事化小,小事化大,大事化巨;受害者定期更換,保持新鮮度,娛樂性
當我們自己不在其位,茶餘飯後亦樂於參與這場bullying,屢試不爽,笑個不亦樂乎
但邊看這些黑心節目,嬉嬉哈哈的同時
到底人性的尊嚴和尊重在哪裡?
這群人犯了什麼大罪,要給所謂"正常人","美眉"抺黑恥笑,甚至連生存權也要被"大眾認知","劇情效果"拿來踐踏?
事件發展已經不單是動漫愛好者對中視,吳宗憲,黑澀會,個別人士或團體的攻伐
而是控訴著整個地方媒體一面倒的醜詆風氣一直衝擊他們的容忍界線
要求道歉,澄清,只是過程,並不治本,亦無從改變任何東西
他們一直渴求的其實是"良性形象"的重新確立,社會一個正面認知的機會
今次《我猜》事件只是有個誘因,催化劑
只要有心,誰也可以被捧,誰也可以被婊
過去《我猜》利用了動漫愛好者炒作;現在動漫愛好者也利用了《我猜》申訴;未來又到誰利用誰?
"社會良心"需要的只是靶子:可以向善,也可以作惡
(本文可隨意轉載引用,唯請列明出處)
補充資料:
對台灣傳媒沒太多認識的,可以看看[experiment]腳尾米--台灣的傳媒生態
透過三名新聞系學生設計假新聞誘發電視媒體採訪的過程
嘗試了解一下他們眼下的整個台灣新聞媒體是如何運作
延伸閱讀:
宅你他媽!中視「我猜」節目錄影後感
中視討論區 - 做個連署吧~!鄭重要求我猜製作單位及吳宗憲黑澀會公開道歉
知日部屋 - 《我猜》對宅的貶謫一事
小昭Teddy Blog - 沒資格活在這世界上的"宅"????
鬼畜之道 ~地獄人間紀實~ - 【大炎上】《我猜我猜》大力扭曲動漫迷形象,中視討論區炎上
変態馮友@柊かがみ香港応援団 - 吳宗憲事件
小小大事件 ─ 台灣《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風波"
吃虧的只是我們:《我猜》看後感
ACG - 宅的曲解
...
事緣在9月1日台灣中視《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真的假不了」環節,嘉賓主持大玩「宅」話題
結果節目播畢後,即時在台灣網路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批評大都圍繞節目製作單位有明顯意圖透過誤導介紹,剪接效果,侮辱台詞等等
刻意定型並矮化被大眾理解為"宅"的一班動漫愛好者形象
節目片段
短短三天就在華文網路上傳過不停,當然不是什麼好事
胡亂抺黑動漫及其愛好者,輕小說描述得像色情文章,有人甚至"不應該生活在世界上"也用上了
簡單而言就是半句公道話也沒有,獲邀者慘被戲弄,再剪接得體無完膚
節目中被主持言論誤導內容的輕小說「涼宮春日」系列,其發行商台灣角川也迅即在9月3日於官方網站輕小說區發表聲明並要求中視澄清
此次事件,很多部落格,討論區已談論好多
中視的討論區超過120頁的聲討文(本文動筆時)已不斷要求節目道歉,相信後續亦會很精彩
筆者就無謂花時間重覆同類論調,放嘴炮,徒添戰火
有興趣的可以翻翻下面"延伸閱讀",包括火藥味濃厚的"中視討論區"
而"宅你他媽!中視「我猜」節目錄影後感"相信是節目其一被邀請者所寫的文章,不論歡樂度,悲哀度都是滿點
================================================================================
今次事件可視為是一堆誤解累積之下,特定族群(動漫愛好者)對媒體的所謂"大眾認知"(愛動漫=宅=電車男=家裡蹲)積壓良久,最終突破容忍限度而展開反擊
在華人社區產生"標籤"(social stigma),濫用"標籤",亂發"標籤"的情況一直都很嚴重:
(在台灣)看動漫的叫宅,玩game的也宅,造型差叫宅,頭髮沒整理也宅,待學也宅,坐在電腦前也宅...
(在香港)睇動漫的叫電車男,玩game的又電車男,造型差叫電車男,唔執頭髮又電車男,無學返又電車男,用電腦又電車男...
明顯源自"電車男"風潮,大眾都開口閉口"宅"不離身,視談"宅"為時髦
但到底什麼是"宅",原生出處在哪,"電車男"有什麼特點...沒幾多人有個正確(或相近)概念,更沒幾多人有意欲去了解
(更不用提一班光花錢購精品週邊的マニア到底算不算"宅";自認"宅"的到底又宅不宅;以至"OtaKing"岡田斗司夫是誰;2ch是什麼;或簡單比較御宅族,宅,電車男,毒男,家裡蹲的分別...)
本來最有力量反映現實,作為良心,信息傳遞,大眾橋樑的傳媒
在宅話題上卻連稍稍去了解"宅"的意欲都欠奉,反而操作資訊,一直炒作
部份被邀請者表現亦實在太肉腳(對不起,對珍惜之物被糟蹋污衊仍可以啞忍的人,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
局外人根本得不到對動漫的正確認知,反而對媒體傳播"足不出戶,怕生,肥大,汗臭,四眼"的"扭曲宅形象"根深柢固
今次《我猜》事件,更是充滿製作單位定型"宅形象"的明顯意圖,再行醜化,強加於被邀請者身上
當"形象"(image)在人心中無限膨脹成"臆斷"(imagine),就會變成可怕的怪物
主持吳宗憲早有侮辱伊斯蘭教前科
《我猜》製作單位亦不是第一次製作同類環節碰釘
雖說這是個人意見節目,但整個製作過程不單會是一兩個人的責任
一個集體製作竟然找不到半個正常人說句公道話;身為公眾人物也不用為自己偏激言行負責;還有應"劇情效果"刻意打造的侮辱台詞...
這就是今日的傳媒質素嗎?
但當批評部份媒體質素的同時,也別忘記傳媒也是靠收視
不受歡迎的點子自然混不下去,哪為什麼這種整人,黑心,醜化的節目仍有市場?贊助商廣告源源不絕?
到底是傳媒在洗腦教壞觀眾?還是我們從心底就愛看人出糗?
筆者一直認為所謂的"社會良心",就是對特定話題找個特定族群,當靶子,背黑鍋
宅男也好,港女也好,低下階層也好,新移民也好,政黨也好...
資訊提供者只要無事化小,小事化大,大事化巨;受害者定期更換,保持新鮮度,娛樂性
當我們自己不在其位,茶餘飯後亦樂於參與這場bullying,屢試不爽,笑個不亦樂乎
但邊看這些黑心節目,嬉嬉哈哈的同時
到底人性的尊嚴和尊重在哪裡?
這群人犯了什麼大罪,要給所謂"正常人","美眉"抺黑恥笑,甚至連生存權也要被"大眾認知","劇情效果"拿來踐踏?
事件發展已經不單是動漫愛好者對中視,吳宗憲,黑澀會,個別人士或團體的攻伐
而是控訴著整個地方媒體一面倒的醜詆風氣一直衝擊他們的容忍界線
要求道歉,澄清,只是過程,並不治本,亦無從改變任何東西
他們一直渴求的其實是"良性形象"的重新確立,社會一個正面認知的機會
今次《我猜》事件只是有個誘因,催化劑
只要有心,誰也可以被捧,誰也可以被婊
過去《我猜》利用了動漫愛好者炒作;現在動漫愛好者也利用了《我猜》申訴;未來又到誰利用誰?
"社會良心"需要的只是靶子:可以向善,也可以作惡
(本文可隨意轉載引用,唯請列明出處)
補充資料:
對台灣傳媒沒太多認識的,可以看看[experiment]腳尾米--台灣的傳媒生態
透過三名新聞系學生設計假新聞誘發電視媒體採訪的過程
嘗試了解一下他們眼下的整個台灣新聞媒體是如何運作
延伸閱讀:
宅你他媽!中視「我猜」節目錄影後感
中視討論區 - 做個連署吧~!鄭重要求我猜製作單位及吳宗憲黑澀會公開道歉
知日部屋 - 《我猜》對宅的貶謫一事
小昭Teddy Blog - 沒資格活在這世界上的"宅"????
鬼畜之道 ~地獄人間紀實~ - 【大炎上】《我猜我猜》大力扭曲動漫迷形象,中視討論區炎上
変態馮友@柊かがみ香港応援団 - 吳宗憲事件
小小大事件 ─ 台灣《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風波"
吃虧的只是我們:《我猜》看後感
ACG - 宅的曲解
...
2007年8月26日星期日
[+/-] : [toki]時をかける少女
獲得2007日本電影展動畫電影最優作品賞等多個獎項的"穿越時空的少女"終於在港上畫
看到近年動畫片在港不單只向低齡層推廣,本來是個好現象
但看到本地片商今次的宣傳手法,卻覺得不是味兒...
海報圖片見"延伸閱讀"
可以見到討厭的宣傳標語上一句"畫功媲美宮崎駿作品",還要把宮崎駿三隻字來個加大碼
走漏眼的人就容易地給片商騙了
難道真正班底很差嗎?
原作筒井康隆,監督細田守,Character design貞本義行
對港人而言不是非常出名,但也絕不是無人得知的程度
推銷這兩三人,總比把根本無份參與的宮崎大師搬來炒作更合情合理
但幹嗎整張海報可以隻字不提?
又例如上年的銀髮阿基德,又是這樣
基本上10套就有78套都搬宮崎駿大名出來,原staff卻可以被片商幾乎視而不見
當片商自己也懶得推銷"新名字"(相對港人這方面認識貧乏而言)的時候
怪不得對普遍香港人而言動畫製作人只認識宮崎大師一個
怪不得押井守,新海誠等等作品都要等到電影節之類時間才有機會看得到
怪不得動畫永遠都被說成是給小孩看
絶望した!
以上的slippery slope可以說我無限上綱,但多件事上也可以見得片商的確是毫不長進
延伸閱讀:
《穿越時空的少女》香港上映?
...
看到近年動畫片在港不單只向低齡層推廣,本來是個好現象
但看到本地片商今次的宣傳手法,卻覺得不是味兒...
海報圖片見"延伸閱讀"
可以見到討厭的宣傳標語上一句"畫功媲美宮崎駿作品",還要把宮崎駿三隻字來個加大碼
走漏眼的人就容易地給片商騙了
難道真正班底很差嗎?
原作筒井康隆,監督細田守,Character design貞本義行
對港人而言不是非常出名,但也絕不是無人得知的程度
推銷這兩三人,總比把根本無份參與的宮崎大師搬來炒作更合情合理
但幹嗎整張海報可以隻字不提?
又例如上年的銀髮阿基德,又是這樣
基本上10套就有78套都搬宮崎駿大名出來,原staff卻可以被片商幾乎視而不見
當片商自己也懶得推銷"新名字"(相對港人這方面認識貧乏而言)的時候
怪不得對普遍香港人而言動畫製作人只認識宮崎大師一個
怪不得押井守,新海誠等等作品都要等到電影節之類時間才有機會看得到
怪不得動畫永遠都被說成是給小孩看
絶望した!
以上的slippery slope可以說我無限上綱,但多件事上也可以見得片商的確是毫不長進
延伸閱讀:
《穿越時空的少女》香港上映?
...
2007年8月21日星期二
[+/-] : [5cm]續.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上週六終於在科學館看罷新海的秒速5cm
短短一小時$30港元的消費很久未嘗過w
全片由獨立三話構成
第一話的感想可見前文
第二話是貴樹在鹿兒島的日子
花苗一直想向貴樹表白卻一直缺少信心
到鼓起勇氣的一天,卻突然了解一直以來欣賞貴樹對身邊人的好,原來是源自對另一人的思念而產生的無我
兩人的心力都白花了
第三話基本上是直跑結局
在人面全非的世界,小時的承諾漸漸變淡,但依舊束縛住身邊人
半集以上是在放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即使到最終貴樹和明里還是未能踫面
相比在第二話和第三話開首
貴樹在第三話最後,明顯地開始從這段感情中釋懷
整個故事就以不是good end, 但也不能說是bad end的情況下作結
整體而言
秒速5cm少了雲彼,星之聲的科幻元素
但還是在表達新海派(想不到有什麼更好字眼...)"時間"與"距離"的無奈
最可憐還是貴樹那個四眼前女友(?),到劇終還是連名子也沒有w
...
短短一小時$30港元的消費很久未嘗過w
全片由獨立三話構成
第一話的感想可見前文
第二話是貴樹在鹿兒島的日子
花苗一直想向貴樹表白卻一直缺少信心
到鼓起勇氣的一天,卻突然了解一直以來欣賞貴樹對身邊人的好,原來是源自對另一人的思念而產生的無我
兩人的心力都白花了
第三話基本上是直跑結局
在人面全非的世界,小時的承諾漸漸變淡,但依舊束縛住身邊人
半集以上是在放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即使到最終貴樹和明里還是未能踫面
相比在第二話和第三話開首
貴樹在第三話最後,明顯地開始從這段感情中釋懷
整個故事就以不是good end, 但也不能說是bad end的情況下作結
整體而言
秒速5cm少了雲彼,星之聲的科幻元素
但還是在表達新海派(想不到有什麼更好字眼...)"時間"與"距離"的無奈
最可憐還是貴樹那個四眼前女友(?),到劇終還是連名子也沒有w
...
2007年7月7日星期六
[+/-] : [nico3]可能是第一首描寫ニコニコ動画生態的歌
ランク一位が取れない(拿不到第一位)
可能是第一首描寫ニコニコ動画生態(還是文化?)的歌
原曲改篇自近期ニコニコ熱唱的"エアーマンが倒せない"
而新詞中混入多個ニコニコ動画的熱門題材
簡明地訴說著ニコニコ動画這個新網路生態的構成...
制作者表面是在介紹ニコニコ的特產MAD
但暗地也在說著自己認為,ニコニコ動画的"本質"
可以說ニコニコ動画是給日本的MAD制作人,同人作品能夠發揮本領的溫床
不論是完全自家制作,還是舊曲新詞,以至三次創作,或僅是剪接,在ニコニコ總有發揮空間
觀眾把作品加入mylist,就是對制作人的最大肯定
但反之,廚(就是白目)也在隨之增加:
有在意見欄中互相挑釁的;加入無意義意見洗畫面的;毫無建樹地踐踏他人作品的;在人家作品打廣告的...
這類人已經愈來愈多,2ch的暴民風氣明顯愈吹愈盛,不斷侵蝕ニコニコ(雖然兩者族群根本就非常相近)
當然最嚴重的,要數貪圖方便,把整套版權物放上去的害群之馬存在
遺憾地,ニコニコ住民似乎愛將管理員的削除行動拿來開玩笑
有戲謔削除人的作品,也有故意上載整套版權物挑戰管理員
對萌芽不久的ニコニコ動画而言,不排除總有一天成為JASRAC這類機構找碴的禍根
順帶一提,"ランク一位が取れない"制作者personata同時是在ニコニコ動画多次拿下mylist第一位的"僧侶"系列創作人
而remix他人MAD時亦多獲好評
由他來發表可謂合適不過
...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 : [experiment]腳尾米--台灣的傳媒生態
轉自台灣的這段實驗
透過發放假新聞題材,尤其反映台灣電視傳媒不在考証消息真偽
操守?題材夠猛就好
透過發放假新聞題材,尤其反映台灣電視傳媒不在考証消息真偽
操守?題材夠猛就好
2007年6月15日星期五
[+/-] : [nico2]ニコニコ最新杰作:NICO NICO BOOKMARK
ニコニコ的最新服務
NICO NICO BOOKMARK
如字面所言
就是會員把網頁連結放上去
再加上NICO NICO系的賣點:comment功能
可以把網頁玩弄得九彩繽紛w
例子
可能到目前都是戲弄性質為多
comment也是固定的,不適合用video那邊的走馬燈模式
實用度/應用上還有進步地方?
但相對NICO NICO VIDEO
BOOKMARK這邊的頻寬佔用遠遠較少
沒註冊的朋友也能親眼感受ニコニコ的魅力
...
NICO NICO BOOKMARK
如字面所言
就是會員把網頁連結放上去
再加上NICO NICO系的賣點:comment功能
可以把網頁
例子
可能到目前都是戲弄性質為多
comment也是固定的,不適合用video那邊的走馬燈模式
實用度/應用上還有進步地方?
但相對NICO NICO VIDEO
BOOKMARK這邊的頻寬佔用遠遠較少
沒註冊的朋友也能親眼感受ニコニコ的魅力
...
2007年6月14日星期四
[+/-] : [nico]ニコニコ動画
說到網上視頻,別落伍的只懂YouTube一家
繼YouTube後的新浪潮就是ニコニコ動画!
ニコニコ動画(NicoNico動畫,微笑動畫)是日本在2007年的一個新興服務
基本上像YouTube一樣,供各位用家上載短片
但大家鍵入ニコニコ的網址後發現要註冊登入畫面
相比不用帳號又能直接播放的YouTube,這個又要登入又只能連結的ニコニコ到底有啥賣點?
ニコニコ的賣點就是"走馬燈意見"(motion comment)服務!
在YouTube看片段,有時會見到一堆回應在版面下方
但這樣整齊排列的回應不但乏味,觀眾即使對影片某部份內容有意見,亦難以作出即時回應
而ニコニコ多出的"走馬燈意見"很簡單:
即是如果你看影片看到1分28秒的部份覺得很好笑,你可以打個"w"(笑い,warai的w)上去;然後有其他人看同一條影片到1分28秒時,也會見到你的意見"w"以走馬燈的方式飛過...
就這樣
就這樣?
就這樣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會破壞畫面,有什麼好玩?
雖然的確會有故意把畫面弄到全是意見的"彈幕職人"存在,但這走馬燈意見功能有趣的地方似乎遠比壞處多
例如會有"字幕職人"把一些個人發表,MV等片段加上字幕方便他人;也會有人打"空耳字幕"(幻聽字幕,即拿歌曲諧音開同音字玩笑)
會有人把演唱會影片放上去,如果是氣氛熱烈到不行的地方,大堆"現場氣氛"飛過就像把自己也拉進現場一樣
也會有MAD(マッド,以音樂,影片等方式對相關作品致敬)作者把半製成品放上去,透過看觀眾的意見來改進影片:這正是ニコニコ的即時意見才能出現的效果,還能引發其他人的共鳴(試想像同樣情況在YouTube,如何能向作者簡單直接地表達對某一段的意見...)
ニコニコ的主流玩法,除了主要的音樂片段,MAD影片,動畫之外
透過獨特的意見功能,發展出"選擇題","問答題": 試想像畫面顯示問題,然後一堆意見閃過,發現自己有知心人的共鳴;
還有人拿意見功能來玩,為影片錦上添花:例如有人放了紅白機經典作Super Mario Bros. 3的玩過程影像,在有很多炮彈射出的關卡,畫面就會飛出一堆"●●●●●●●●●●"(模仿炮彈),製造了突如其來的笑點
ニコニコ動画在最初並不是個獨立服務,而是依附到YouTube的伺服器內的影片再加上文字意見,結果佔用流量過大被YouTube封鎖連線,唯有另開SMILEVIDEO伺服器作擺放影片之用
但頻寬和儲存空間不足也令ニコニコ動画需要註冊,註冊後還要有帳號限制,只能開放註冊順位至某數目的使用者登入,但在週末週日還是不時因流量過大發生故障
截至這篇完筆之時才開放到888888號,但總登記數早就突破1200000,不少人註冊了還要等,所以有興趣看的朋友就要盡早申請帳號了
YouTube擋掉ニコニコ動画其實等同這間"網上視頻一哥"封殺了網上視頻發展的一個創意新應用
單單在日本本土,ニコニコ動画的恐怖流量已經證明一切,就只待何時會發展至世界舞台了...
延伸閱讀:
鬼畜之道~地獄人間紀實~
將要出社會的笨水獺の日記
...
繼YouTube後的新浪潮就是ニコニコ動画!
ニコニコ動画(NicoNico動畫,微笑動畫)是日本在2007年的一個新興服務
基本上像YouTube一樣,供各位用家上載短片
但大家鍵入ニコニコ的網址後發現要註冊登入畫面
相比不用帳號又能直接播放的YouTube,這個又要登入又只能連結的ニコニコ到底有啥賣點?
ニコニコ的賣點就是"走馬燈意見"(motion comment)服務!
在YouTube看片段,有時會見到一堆回應在版面下方
但這樣整齊排列的回應不但乏味,觀眾即使對影片某部份內容有意見,亦難以作出即時回應
而ニコニコ多出的"走馬燈意見"很簡單:
在影片上直接打出觀眾的文字意見
即是如果你看影片看到1分28秒的部份覺得很好笑,你可以打個"w"(笑い,warai的w)上去;然後有其他人看同一條影片到1分28秒時,也會見到你的意見"w"以走馬燈的方式飛過...
就這樣
就這樣?
就這樣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會破壞畫面,有什麼好玩?
雖然的確會有故意把畫面弄到全是意見的"彈幕職人"存在,但這走馬燈意見功能有趣的地方似乎遠比壞處多
例如會有"字幕職人"把一些個人發表,MV等片段加上字幕方便他人;也會有人打"空耳字幕"(幻聽字幕,即拿歌曲諧音開同音字玩笑)
會有人把演唱會影片放上去,如果是氣氛熱烈到不行的地方,大堆"現場氣氛"飛過就像把自己也拉進現場一樣
也會有MAD(マッド,以音樂,影片等方式對相關作品致敬)作者把半製成品放上去,透過看觀眾的意見來改進影片:這正是ニコニコ的即時意見才能出現的效果,還能引發其他人的共鳴(試想像同樣情況在YouTube,如何能向作者簡單直接地表達對某一段的意見...)
ニコニコ的主流玩法,除了主要的音樂片段,MAD影片,動畫之外
透過獨特的意見功能,發展出"選擇題","問答題": 試想像畫面顯示問題,然後一堆意見閃過,發現自己有知心人的共鳴;
還有人拿意見功能來玩,為影片錦上添花:例如有人放了紅白機經典作Super Mario Bros. 3的玩過程影像,在有很多炮彈射出的關卡,畫面就會飛出一堆"●●●●●●●●●●"(模仿炮彈),製造了突如其來的笑點
ニコニコ動画在最初並不是個獨立服務,而是依附到YouTube的伺服器內的影片再加上文字意見,結果佔用流量過大被YouTube封鎖連線,唯有另開SMILEVIDEO伺服器作擺放影片之用
但頻寬和儲存空間不足也令ニコニコ動画需要註冊,註冊後還要有帳號限制,只能開放註冊順位至某數目的使用者登入,但在週末週日還是不時因流量過大發生故障
截至這篇完筆之時才開放到888888號,但總登記數早就突破1200000,不少人註冊了還要等,所以有興趣看的朋友就要盡早申請帳號了
YouTube擋掉ニコニコ動画其實等同這間"網上視頻一哥"封殺了網上視頻發展的一個創意新應用
單單在日本本土,ニコニコ動画的恐怖流量已經證明一切,就只待何時會發展至世界舞台了...
延伸閱讀:
鬼畜之道~地獄人間紀實~
將要出社會的笨水獺の日記
...
2007年6月6日星期三
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2007年6月3日星期日
[+/-] : [CHURA]亂入的牛森記聚會
終於完成半個月的大考
自己理所當然地去找藉口去大吃大喝
正好前天有人抓(?)我吃飯,就去了這間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ちゅら(CHURA)
自稱沖縄菜的CHURA
裝修像高級的居酒屋的樣子,進箱房還要脫鞋
用料都大多是空運貨,所以價錢都...orz

每個人都有的鰻魚前菜(冷)
醬汁很好吃,有很香的鰻魚味,卻沒有魚腥味存在
和街邊賣的普通鰻魚味道完全不一樣
墊底的是青瓜片,吸收了醬汁就變咸了,但咬口是還很爽脆

果然去居酒屋還是要配生啤大喝才盡情(為啥會是生啤?囧)
但一大杯Asahi要$5x阿!orz
說是令今餐突破$200的元兇也不為過w
(嗯,相是朋友拍的,對面肉肉的手臂正是我)

沒錯,是番茄
還要是生番茄,配上鹽花一起吃
爽,多汁,冰鎮後的甜味更明顯了
但這道菜我完全不敢看價錢w

東坡肉豬腩肉
7人分食小小的兩片肉,還要被侍應分成八份w
沒有濃烈的醬汁,沒有肥膩的口感,而是熱辣辣的豬肉香
脂肪在口中溶化,久違了的感覺

吉列魚塊
不是用現成急涷魚柳關係,味道當然是不同檔次,但想不到肉汁還能鎖在裏面
比較在意的反而是拌碟的菜,混入沙律醬配魚一起吃,更能帶出魚香
只是個人一向對炸物興趣不大...

蒜粒(完)
不知是製法還是品種關係
聞得到,吃得到的蒜香
但蒜味並不算濃烈,不會構成口氣w

一直不太喜歡吃牛舌,嫌牛味太濃,口感也很奇怪
但這招牌的牛舌,肉質鬆軟
牛舌上面加了芝士粉,再伴檸檬,番茄片同吃
肉質和吃牛肉沒啥分別

涼瓜很爽脆,沒有平日吃的那種苦味,是不吃涼瓜的人也能接受的程度
而豆腐的口感更像豆腐花,連豬肉也沾有豆香了
只當它是普通的涼瓜豆腐炒豬肉的話,大概不會覺得有啥特別w

烤雞肉
一定要配隨碟的芫茜一起吃!
還有沒拍照的玉子(沒錯就是蛋...)
味道很重蛋香,和一般的蛋不同
明明是炒蛋卻能弄成卷狀
果然點最單純的菜,才能見識材料質素和廚藝
花生豆腐(冷)
應該是混有花生醬一起製作的豆腐
圓球狀,大家分食途中會滾來滾去XD
但我嫌花生味太濃了
壽司盤
不能一一吃過,說不出什麼意見(反而對鮮芥末的味道更留意)
自己一向對啤酒加養殖蝦一起吃敏感
這次完全沒有事,証明蝦壽司的蝦的確是天然新鮮
還有一樣叫海葡萄的水產植物
形狀真的像一串青葡萄,只是夥粒非常小
入口是咸咸的海水味
結帳每人$238
還是不夠飽...
以滿腹度為前題的大概不會再來
...
自己理所當然地去找藉口去大吃大喝
正好前天有人抓(?)我吃飯,就去了這間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ちゅら(CHURA)
自稱沖縄菜的CHURA
裝修像高級的居酒屋的樣子,進箱房還要脫鞋
用料都大多是空運貨,所以價錢都...orz

每個人都有的鰻魚前菜(冷)
醬汁很好吃,有很香的鰻魚味,卻沒有魚腥味存在
和街邊賣的普通鰻魚味道完全不一樣
墊底的是青瓜片,吸收了醬汁就變咸了,但咬口是還很爽脆

果然去居酒屋還是要配生啤大喝才盡情(為啥會是生啤?囧)
但一大杯Asahi要$5x阿!orz
說是令今餐突破$200的元兇也不為過w
(嗯,相是朋友拍的,對面肉肉的手臂正是我)

沒錯,是番茄
還要是生番茄,配上鹽花一起吃
爽,多汁,冰鎮後的甜味更明顯了
但這道菜我完全不敢看價錢w

7人分食小小的兩片肉,還要被侍應分成八份w
沒有濃烈的醬汁,沒有肥膩的口感,而是熱辣辣的豬肉香
脂肪在口中溶化,久違了的感覺

吉列魚塊
不是用現成急涷魚柳關係,味道當然是不同檔次,但想不到肉汁還能鎖在裏面
比較在意的反而是拌碟的菜,混入沙律醬配魚一起吃,更能帶出魚香
只是個人一向對炸物興趣不大...

蒜粒(完)
不知是製法還是品種關係
聞得到,吃得到的蒜香
但蒜味並不算濃烈,不會構成口氣w

一直不太喜歡吃牛舌,嫌牛味太濃,口感也很奇怪
但這招牌的牛舌,肉質鬆軟
牛舌上面加了芝士粉,再伴檸檬,番茄片同吃
肉質和吃牛肉沒啥分別

涼瓜很爽脆,沒有平日吃的那種苦味,是不吃涼瓜的人也能接受的程度
而豆腐的口感更像豆腐花,連豬肉也沾有豆香了
只當它是普通的涼瓜豆腐炒豬肉的話,大概不會覺得有啥特別w

烤雞肉
一定要配隨碟的芫茜一起吃!
還有沒拍照的玉子(沒錯就是蛋...)
味道很重蛋香,和一般的蛋不同
明明是炒蛋卻能弄成卷狀
果然點最單純的菜,才能見識材料質素和廚藝
花生豆腐(冷)
應該是混有花生醬一起製作的豆腐
圓球狀,大家分食途中會滾來滾去XD
但我嫌花生味太濃了
壽司盤
不能一一吃過,說不出什麼意見(反而對鮮芥末的味道更留意)
自己一向對啤酒加養殖蝦一起吃敏感
這次完全沒有事,証明蝦壽司的蝦的確是天然新鮮
還有一樣叫海葡萄的水產植物
形狀真的像一串青葡萄,只是夥粒非常小
入口是咸咸的海水味
結帳每人$238
還是不夠飽...
以滿腹度為前題的大概不會再來
...
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
[+/-] : [personal growth]真係personal growth堂?
昨晚終於出席到上週缺席的personal growth堂
但過程真的不太舒暢
一方面同學說的事大都都比較沉重
另一方面講者trigger了好幾人說出心目重要的事,但竟然就此停步沒處理落去
個人覺得這做法很遜,人家好歹拿出了勇氣說出來,那些level1 empathy回應又是什麼回事!?
最後見到有幾位同學都"背著事件"走出房間,心情當然不會好
但我太不擅長安慰,這把烏鴉口實在想不出可以說什麼...
可以再選擇的話我會不上這課,溫bio-psy好過
之後一班同學去了銅鑼灣找吃
只吃了個日式咖喱牛肉,說不上什麼好壞評價
飯後討論到同學們的blogring,又提到寫到中途內容遺失的問題
用乜鬼廢xanga丫!轉用blogger啦!
至少有自動儲存XD
之後追尾班西鐵
抵壘,不過擦瘀腳了
衝bio-psy
但我想還是只能靠m.c.執分
...
但過程真的不太舒暢
一方面同學說的事大都都比較沉重
另一方面講者trigger了好幾人說出心目重要的事,但竟然就此停步沒處理落去
個人覺得這做法很遜,人家好歹拿出了勇氣說出來,那些level1 empathy回應又是什麼回事!?
最後見到有幾位同學都"背著事件"走出房間,心情當然不會好
但我太不擅長安慰,這把烏鴉口實在想不出可以說什麼...
可以再選擇的話我會不上這課,溫bio-psy好過
之後一班同學去了銅鑼灣找吃
只吃了個日式咖喱牛肉,說不上什麼好壞評價
飯後討論到同學們的blogring,又提到寫到中途內容遺失的問題
用乜鬼廢xanga丫!轉用blogger啦!
至少有自動儲存XD
之後追尾班西鐵
抵壘,不過擦瘀腳了
衝bio-psy
但我想還是只能靠m.c.執分
...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2007年5月6日星期日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2007年4月20日星期五
[+/-] : [computer]換電腦
當初打算這部落格儘量減少處理私人事務
但今天的事實在令筆者非常不快
也多少要靠記事抒緩一下
======================================================================
case1:
話說老爹今天回家就放下了某品牌電腦的訂單
分期付款要$83xx
但規格一看之下:
E6300,1GB DDR2-667,250GB SATAHDD
除了P965 mb,幾乎是半年前的配備.....
數字遊戲的1000Mb網卡,謎之display card,謎之soundcard,謎之DVD-RW
暴汗.....
軟體:Flash Player (免費的),Open office (免費的), NAV (90天), etc.
這是什麼年代的誤導推銷手法.....
問過團長
即使是E6400,P965 MB,2GB RAM,7900GS,320GB HDDx2,Antec NeoHE 550W...
市價$7000有找...
======================================================================
case2:
事緣月前某電腦常當機
檢查後發現是記憶體壞掉
拆了出來打算保養
唯自己上學時間配合不到的關係
問老爹有沒有空去代理商換,如果沒空那我自己星期五去
結果他毫無回應
而那條記憶體則原封不動放了在家兩週...
======================================================================
result:
這意味什麼?
問題不是當了水魚,對金錢的不滿(雖然性價比/差價足夠換些好週邊)
當維修差一步便完成之際,你竟然去買新的----新的舊機
而一直以來的電腦都是我自己組裝的...
老爹想什麼我不知道
我只會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P.S.
剛才就為此事鬧了起來
他說我遲遲不去修好舊電腦;我說早就找出了問題,我亦說過我可以自己抽空去,是他自己什麼也沒說...
他說不滿之前我在電腦出問題的態度;我說電腦(被你)弄壞要(我)修,還可以有多友善?
他說我不醒目,不懂自覺去做;但其實他自己也要人家講得一清二楚,他對人的要求卻正正是自己做不到的,這就叫雙重標準
還要說到他維修比我更熟手,這次是故意試驗我處理手法云云...
但我現在才知道對一個"熟手維修"而言,買一部"新"電腦竟然比買一條新記憶體更容易更快捷更方便
既然他這麼說
我以後不接觸他那"新"電腦
要當水魚請案主自決
出了什麼問題貴客自理
儘管去拜託那些保養吧
...
但今天的事實在令筆者非常不快
也多少要靠記事抒緩一下
======================================================================
case1:
話說老爹今天回家就放下了某品牌電腦的訂單
分期付款要$83xx
但規格一看之下:
E6300,1GB DDR2-667,250GB SATAHDD
除了P965 mb,幾乎是半年前的配備.....
數字遊戲的1000Mb網卡,謎之display card,謎之soundcard,謎之DVD-RW
暴汗.....
軟體:Flash Player (免費的),Open office (免費的), NAV (90天), etc.
這是什麼年代的誤導推銷手法.....
問過團長
即使是E6400,P965 MB,2GB RAM,7900GS,320GB HDDx2,Antec NeoHE 550W...
市價$7000有找...
======================================================================
case2:
事緣月前某電腦常當機
檢查後發現是記憶體壞掉
拆了出來打算保養
唯自己上學時間配合不到的關係
問老爹有沒有空去代理商換,如果沒空那我自己星期五去
結果他毫無回應
而那條記憶體則原封不動放了在家兩週...
======================================================================
result:
這意味什麼?
問題不是當了水魚,對金錢的不滿(雖然性價比/差價足夠換些好週邊)
當維修差一步便完成之際,你竟然去買新的----新的舊機
而一直以來的電腦都是我自己組裝的...
老爹想什麼我不知道
我只會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P.S.
剛才就為此事鬧了起來
他說我遲遲不去修好舊電腦;我說早就找出了問題,我亦說過我可以自己抽空去,是他自己什麼也沒說...
他說不滿之前我在電腦出問題的態度;我說電腦(被你)弄壞要(我)修,還可以有多友善?
他說我不醒目,不懂自覺去做;但其實他自己也要人家講得一清二楚,他對人的要求卻正正是自己做不到的,這就叫雙重標準
還要說到他維修比我更熟手,這次是故意試驗我處理手法云云...
但我現在才知道對一個"熟手維修"而言,買一部"新"電腦竟然比買一條新記憶體更容易更快捷更方便
既然他這麼說
我以後不接觸他那"新"電腦
要當水魚請案主自決
出了什麼問題貴客自理
儘管去拜託那些保養吧
...
2007年4月15日星期日
[+/-] : [piano solo]終於找到了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 : [vote]絕對神!外山恒一!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 : [goodman]好人文化
雖然題目這樣寫
但筆者毫無介紹"何謂好人"的打算
這只是一篇受人影響有感而發的自high文
看罷一頭霧水者,請用"好人文化"等字眼拜託google神
自己是如何看這種好人文化?
明白好人是甚麼的話,這是對一個被拒絕的男性的稱呼
但到今天很多字眼,像"邪神像",原指"官方設計圖與實際成品有巨大落差:無論在物理意義上,質量價格比例,還是對人心理上"
但今天有人甚麼也將"邪神像"掛口邊,連街邊$10貨樣衰一點也叫"邪神像"
我倒想知道這類頹貨有甚麼質量價格比,而理所當然差的事又有何衝擊可言
引此一例,旨在說明很多字眼被借代的意思已被人大大歪曲
"好人"又如何?
"好人"在我眼中是會努力去愛,再死得轟轟烈烈的英雄
身邊人卻隨便當稱呼掛口邊
歪曲成是個未行動,先判自己死刑的悲情漢
=======================================================================
題外話
為人為己,有興趣談談自己,或有興趣幫我完成某功課的人
請找我
急
無酬
...
但筆者毫無介紹"何謂好人"的打算
這只是一篇受人影響有感而發的自high文
看罷一頭霧水者,請用"好人文化"等字眼拜託google神
自己是如何看這種好人文化?
明白好人是甚麼的話,這是對一個被拒絕的男性的稱呼
但到今天很多字眼,像"邪神像",原指"官方設計圖與實際成品有巨大落差:無論在物理意義上,質量價格比例,還是對人心理上"
但今天有人甚麼也將"邪神像"掛口邊,連街邊$10貨樣衰一點也叫"邪神像"
我倒想知道這類頹貨有甚麼質量價格比,而理所當然差的事又有何衝擊可言
引此一例,旨在說明很多字眼被借代的意思已被人大大歪曲
"好人"又如何?
"好人"在我眼中是會努力去愛,再死得轟轟烈烈的英雄
身邊人卻隨便當稱呼掛口邊
歪曲成是個未行動,先判自己死刑的悲情漢
=======================================================================
題外話
為人為己,有興趣談談自己,或有興趣幫我完成某功課的人
請找我
急
無酬
...
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 : [counseling]方向
不久前一直在自怨
但幾週的緩衝,加上得到一些指點
雲霧中似乎找到了一點曙光
未完成的工作;過份強調技巧忽略對方;自己尋找不到個人風格的方向;
那股責任感和迷失感的積壓,就是上次抱怨文的主旨
追溯到自己如何看待"self"
一直以為自己很死板,很牛,不近人情,沒情趣
事實卻似乎是過份投入,以緊張來置換情緒,裝出漠不關心掩飾
背地裡卻為身邊人的經歷想了很多(結果當然是毫無意義)
"mingle"是教授的評語
明白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人,不急於能即時幫助人
這種其實一早就講過的tolerance of ambiguity,破茫的能力
自己卻忘光了
上次抱怨的成因正是自己過份著急,過份的投入而不能抽身,想負他人之責
將對方的事變成自己的事,想憂他人之憂
比對方更不懂放開,白找負擔,卻徒勞無功
忘了對方想怎樣其實對方最清楚
應該去"引導他找答案",不是"取代他找答案"
嘗試放鬆,再來的另一次的錄音
話題一樣沉重,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相對上次在"找出答案";這次感覺是在"找出對方"
不是聽對方問題找碴的人;而是一個在身邊聽對方說故事的人
感染到的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對方的經驗,心境
在過程中自己不是problem-solver,而是開始像個listener
以功課而言,過程中沙石仍多,技巧依然表現不足,到錄音最後還是慌張orz
出發點不同了,卻不再有失落感
是嘗試去理解對方而投入;不是未聽清楚就先去為人擔憂的過份投入
發展出完整個人風格仍是遙遙無期
但發現自己有能力去感受對方所想(雖然未必深入,也未必十分準確,至少沒錯)
對自己而言,可算找到活路
要"真誠"並不是想像中般遙不可及的事
但反省期要走的路絕不比對方所面對的平坦
...
但幾週的緩衝,加上得到一些指點
雲霧中似乎找到了一點曙光
未完成的工作;過份強調技巧忽略對方;自己尋找不到個人風格的方向;
那股責任感和迷失感的積壓,就是上次抱怨文的主旨
追溯到自己如何看待"self"
一直以為自己很死板,很牛,不近人情,沒情趣
事實卻似乎是過份投入,以緊張來置換情緒,裝出漠不關心掩飾
背地裡卻為身邊人的經歷想了很多(結果當然是毫無意義)
"mingle"是教授的評語
明白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人,不急於能即時幫助人
這種其實一早就講過的tolerance of ambiguity,破茫的能力
自己卻忘光了
上次抱怨的成因正是自己過份著急,過份的投入而不能抽身,想負他人之責
將對方的事變成自己的事,想憂他人之憂
比對方更不懂放開,白找負擔,卻徒勞無功
忘了對方想怎樣其實對方最清楚
應該去"引導他找答案",不是"取代他找答案"
嘗試放鬆,再來的另一次的錄音
話題一樣沉重,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相對上次在"找出答案";這次感覺是在"找出對方"
不是聽對方問題找碴的人;而是一個在身邊聽對方說故事的人
感染到的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對方的經驗,心境
在過程中自己不是problem-solver,而是開始像個listener
以功課而言,過程中沙石仍多,技巧依然表現不足,到錄音最後還是慌張orz
出發點不同了,卻不再有失落感
是嘗試去理解對方而投入;不是未聽清楚就先去為人擔憂的過份投入
發展出完整個人風格仍是遙遙無期
但發現自己有能力去感受對方所想(雖然未必深入,也未必十分準確,至少沒錯)
對自己而言,可算找到活路
要"真誠"並不是想像中般遙不可及的事
但反省期要走的路絕不比對方所面對的平坦
...
2007年3月17日星期六
[+/-] : [香港咖哩之旅3]咖哩王
昨晚終於有幸一試重慶大廈的咖哩王
八時到達,已經要等...還好有訂座w
十一人大軍的關係,最後點菜方面還是交由咖哩王話事人johnny哥作主w
以咖哩和薄餅為主,只是不點魚和飯
先上的是咖喱角,剛炸好所以很香口,餡料也非常入味
再來是鐵板雞,表面乾,內在卻還是充滿肉汁,可口非常
之後是薄餅上場:有蒜蓉薄餅,芝士薄餅,生果薄餅,薯仔薄餅...以蒜蓉和芝士味最搶手
然後咖喱陸續上桌,有咖喱牛,咖喱什菜,咖喱雞...等等,其中的咖喱薯仔波味道也不錯
總括而言,入味之餘而有口感
還有著名的巴辣羊!
明顯地比較其他咖喱更辣一個層次
不知是為我們調校過辣度,還是本身就不太辣
咖喱是在我可接受的層次內
但不知隨哪道菜附上鋪滿辣椒核的辣汁...乖乖不得了,不是灌水就能解決的!


到中段食物不夠,但咖喱汁仍多
於是再點了蒜蓉薄餅,芝士薄餅和鐵板羊
還是五分鐘內全滅
比起之前兩次,這次才叫真正的飽腹,而味道也的確是吃過最好的
結帳千多元港幣,每人$103,算是高消費
(我真不知道寫食評那些怎能只吃$40多...)
大廈內也有冒名的食店
記著地址是尖沙咀重慶大廈E座七樓E2號鋪
P.S.點菜,添水,說廣東話就行,人家懂得聽w
...
八時到達,已經要等...還好有訂座w
十一人大軍的關係,最後點菜方面還是交由咖哩王話事人johnny哥作主w
以咖哩和薄餅為主,只是不點魚和飯
先上的是咖喱角,剛炸好所以很香口,餡料也非常入味
再來是鐵板雞,表面乾,內在卻還是充滿肉汁,可口非常
之後是薄餅上場:有蒜蓉薄餅,芝士薄餅,生果薄餅,薯仔薄餅...以蒜蓉和芝士味最搶手
然後咖喱陸續上桌,有咖喱牛,咖喱什菜,咖喱雞...等等,其中的咖喱薯仔波味道也不錯
總括而言,入味之餘而有口感
還有著名的巴辣羊!
明顯地比較其他咖喱更辣一個層次
不知是為我們調校過辣度,還是本身就不太辣
咖喱是在我可接受的層次內
但不知隨哪道菜附上鋪滿辣椒核的辣汁...乖乖不得了,不是灌水就能解決的!
到中段食物不夠,但咖喱汁仍多
於是再點了蒜蓉薄餅,芝士薄餅和鐵板羊
還是五分鐘內全滅
比起之前兩次,這次才叫真正的飽腹,而味道也的確是吃過最好的
結帳千多元港幣,每人$103,算是高消費
(我真不知道寫食評那些怎能只吃$40多...)
大廈內也有冒名的食店
記著地址是尖沙咀重慶大廈E座七樓E2號鋪
P.S.點菜,添水,說廣東話就行,人家懂得聽w
...
[+/-] : [wikipedia]這是誰的錯?
一篇來自The Boston Globe 3月12日的文章
透過作者自己被加進wikipedia條目,再被修改內容中傷的不快經驗
道出wikipedia可擴充修訂的優勢,轉變成攻擊中傷他人的工具
wikipedia變成了大學生功課,記者報導的取材地---可惜資料不一定對
昔日wikipedia打著"the wisdom of crowds"(群眾的智慧,或集思廣益)的旗號
而"The crowd accepts authority unquestioningly, especially when it's dressed up as a "cool" new information source."道出羊群心理,人多不等於有智慧
美國本土大學都陸續明文禁止使用wikipedia內容作citation之用
加上wikipedia的新對手Scholarpedia.org 與 Citizendium.org都有專人監察(peer reviewed)
雖仍不能取代傳統學術期刊與書籍,但同類型網路百科的出現,都顯示wikipedia的信服力已日漸受質疑
自己眼見不少大學生還拿wikipedia的條目當參考,交功課
到底是單純貪方便的拿來主義,還是根本連甚麼是"可信度"都不知道?
延伸閱讀:
Meanwhile: My sticky Wiki - ALEX BEAM
...
透過作者自己被加進wikipedia條目,再被修改內容中傷的不快經驗
道出wikipedia可擴充修訂的優勢,轉變成攻擊中傷他人的工具
wikipedia變成了大學生功課,記者報導的取材地---可惜資料不一定對
昔日wikipedia打著"the wisdom of crowds"(群眾的智慧,或集思廣益)的旗號
而"The crowd accepts authority unquestioningly, especially when it's dressed up as a "cool" new information source."道出羊群心理,人多不等於有智慧
美國本土大學都陸續明文禁止使用wikipedia內容作citation之用
加上wikipedia的新對手Scholarpedia.org 與 Citizendium.org都有專人監察(peer reviewed)
雖仍不能取代傳統學術期刊與書籍,但同類型網路百科的出現,都顯示wikipedia的信服力已日漸受質疑
自己眼見不少大學生還拿wikipedia的條目當參考,交功課
到底是單純貪方便的拿來主義,還是根本連甚麼是"可信度"都不知道?
延伸閱讀:
Meanwhile: My sticky Wiki - ALEX BEAM
...
2007年3月9日星期五
[+/-] : [listen]聆聽
個人並不認為部落格適宜處理私人事務
不過似乎問題本身已超過了我自己能獨力處理及忍耐的範圍
不說出來甚至對自己身體,以至將來擇業帶來影響
至少對個人而言,說出來總比鬱著舒服點...
又或許有相關行業者會看到,也希望能給些意見
突然鈍悟(遲鈍的覺悟)
自己根本不懂得去聆聽------專心聆聽
之前在做的練習,與其說是了解清楚他人想法
更像是把人扯進自己內心世界
自己早累積了一堆個人想法,很多expectation,很想儘快証實
這樣的前提下
自己只管不停在問,不停在歸納,敢問錯過了他人多少的感受?多少的嘆息?
自己騙自己說在聽人說話,事實就根本聽不入耳(可能是更差勁的,聽了再無視)
超低能...
人家沒祈望一次半次見面能幫得到他什麼
可能希望有人扶一把,只是能有人聽一下他的愁怨
而自己卻只想巴不得去動手拆解人家想法
還要一副裝懂的嘔心樣子
勁搞笑...
明明知道溝通不是單向的:有負責講的角色存在,就相對有負責聽的角色
想在輔導發展...不...是作為一個人,聆聽也是必要的能力
如果自己沒聽人家說
那什麼技巧,什麼同理心等等也只是一具空殼,得物無所用
現時自己就正在這種處境中
初學輔導者常犯主要是過於弱勢,反給扳倒,手足無措
或者過於強勢,急於表現技巧
又或者兩者皆有,緊張到不行於是不停思考,問新問題來壓抑不安
三者的結果,都是忽略了案主本人
這些自己也能說得出
但知易行難,事實就是練習一做起來就會毛病百出,改也改不掉
到回過神來,聽聽錄音,才棒打醒過來
浪費人家一小時光陰,結果原來甚麼也不是
雙方毫無得著
動聽點說
還能在事後理解到自己的弱點
難聽點說
要出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弱點
雖云初學者犯錯並不罕見
但自己就偏偏不想拿作接受的藉口
害怕會拿來作為不思進取的擋箭牌
害怕將來害了更多的人
希望可以好好記住,改變
否則就對不起願意給我機會初試啼聲,卻被浪費時間的那一個人
...
不過似乎問題本身已超過了我自己能獨力處理及忍耐的範圍
不說出來甚至對自己身體,以至將來擇業帶來影響
至少對個人而言,說出來總比鬱著舒服點...
又或許有相關行業者會看到,也希望能給些意見
突然鈍悟(遲鈍的覺悟)
自己根本不懂得去聆聽------專心聆聽
之前在做的練習,與其說是了解清楚他人想法
更像是把人扯進自己內心世界
自己早累積了一堆個人想法,很多expectation,很想儘快証實
這樣的前提下
自己只管不停在問,不停在歸納,敢問錯過了他人多少的感受?多少的嘆息?
自己騙自己說在聽人說話,事實就根本聽不入耳(可能是更差勁的,聽了再無視)
超低能...
人家沒祈望一次半次見面能幫得到他什麼
可能希望有人扶一把,只是能有人聽一下他的愁怨
而自己卻只想巴不得去動手拆解人家想法
還要一副裝懂的嘔心樣子
勁搞笑...
明明知道溝通不是單向的:有負責講的角色存在,就相對有負責聽的角色
想在輔導發展...不...是作為一個人,聆聽也是必要的能力
如果自己沒聽人家說
那什麼技巧,什麼同理心等等也只是一具空殼,得物無所用
現時自己就正在這種處境中
初學輔導者常犯主要是過於弱勢,反給扳倒,手足無措
或者過於強勢,急於表現技巧
又或者兩者皆有,緊張到不行於是不停思考,問新問題來壓抑不安
三者的結果,都是忽略了案主本人
這些自己也能說得出
但知易行難,事實就是練習一做起來就會毛病百出,改也改不掉
到回過神來,聽聽錄音,才棒打醒過來
浪費人家一小時光陰,結果原來甚麼也不是
雙方毫無得著
動聽點說
還能在事後理解到自己的弱點
難聽點說
要出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弱點
雖云初學者犯錯並不罕見
但自己就偏偏不想拿作接受的藉口
害怕會拿來作為不思進取的擋箭牌
害怕將來害了更多的人
聽人講野真係好重要
希望可以好好記住,改變
否則就對不起願意給我機會初試啼聲,卻被浪費時間的那一個人
...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 : [human]萬無一失
很多人做事都想萬無一失
對待事業也好,對待學業也好,對待愛情也好
人人也要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於是,等...
這些"萬無一失"的期待,又有幾大可能達到?
如果有這類工作,輪得到你嗎?
如果到了完全接受你的地步,還需要開口去確認嗎?
好多人覺得自己定了某些目標,就等於很明智,很有方向
而這些所謂"目標",其實都不可估量:
只能無了期的等,把決定交了給命運,運氣
卻沒打算做點事,去把事件推向期待的方向
最矛盾的是,這根本就不叫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說到底,或多或少是種欠自信的表現
口講"時機成熟",只是在拖延時間面對
別找藉口了
...
對待事業也好,對待學業也好,對待愛情也好
人人也要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於是,等...
我想等待一定會出人頭地的工作
我想等待她完全接受我才開口示愛
我想等待她完全接受我才開口示愛
這些"萬無一失"的期待,又有幾大可能達到?
如果有這類工作,輪得到你嗎?
如果到了完全接受你的地步,還需要開口去確認嗎?
好多人覺得自己定了某些目標,就等於很明智,很有方向
而這些所謂"目標",其實都不可估量:
什麼叫"一定會"?自動送上門?
什麼叫"完全接受"?又是自動送上門?
什麼叫"完全接受"?又是自動送上門?
只能無了期的等,把決定交了給命運,運氣
卻沒打算做點事,去把事件推向期待的方向
最矛盾的是,這根本就不叫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說到底,或多或少是種欠自信的表現
口講"時機成熟",只是在拖延時間面對
別找藉口了
...
2007年3月3日星期六
[+/-] : [そらみみ]空耳
"空耳"原是"幻聽"的意思
借指將原文轉成類似字句的文字遊戲
近年"空耳"最常出現於歌詞的惡搞
大致就是
利用原曲相近母語/外語發音
產生出與原本歌詞毫無相關的新詞/字幕
以達到惡搞或語意雙關的目的
香港的"口水歌"利用了與原曲母語相近發音,亦是空耳歌詞一種
老一點的有林敏驄"冇有線電台"系列大碟的大堆"口水歌"(中文→中文)
再或者近期大熱動畫コードギアス的OP2"解読不能"(日文→日文)
都是一些空耳歌詞例子
至於外語空耳方面
比較經典的有印度F4(Daler Mehndi,一個人來的)的"Tunak Tunak Tun"的中文空耳歌詞
泰國幪面超人主題曲的中文空耳字幕
德國樂隊Dschinghis Khan的"Moskau"日語空耳化等等
但因語言不同,這類的笑點通常要字幕效果加持
撇開部份用字粗俗的問題
因為空耳歌詞的聯想度,共鳴度高,優點就是容易上口
所以不少空耳歌也會同時是電波歌(記上腦)
因為例子太多
完全未接觸過,而又對空耳歌詞有興趣的朋友
拿以上的關鍵字去youtube等等地方找找吧
還是奉勸一句
食字多會肥...
...
借指將原文轉成類似字句的文字遊戲
近年"空耳"最常出現於歌詞的惡搞
大致就是
利用原曲相近母語/外語發音
產生出與原本歌詞毫無相關的新詞/字幕
以達到惡搞或語意雙關的目的
香港的"口水歌"利用了與原曲母語相近發音,亦是空耳歌詞一種
老一點的有林敏驄"冇有線電台"系列大碟的大堆"口水歌"(中文→中文)
再或者近期大熱動畫コードギアス的OP2"解読不能"(日文→日文)
都是一些空耳歌詞例子
至於外語空耳方面
比較經典的有印度F4(Daler Mehndi,一個人來的)的"Tunak Tunak Tun"的中文空耳歌詞
泰國幪面超人主題曲的中文空耳字幕
德國樂隊Dschinghis Khan的"Moskau"日語空耳化等等
但因語言不同,這類的笑點通常要字幕效果加持
撇開部份用字粗俗的問題
因為空耳歌詞的聯想度,共鳴度高,優點就是容易上口
所以不少空耳歌也會同時是電波歌(記上腦)
因為例子太多
完全未接觸過,而又對空耳歌詞有興趣的朋友
拿以上的關鍵字去youtube等等地方找找吧
還是奉勸一句
食字多會肥...
...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 : [香港咖哩之旅2]佐敦咖哩屋
第二站是佐敦吳松街的佐敦咖哩屋
特色大概是在街口招生意的外籍人士
和點菜時半鹹半淡的廣東話對半鹹半淡的英語對答w
今次和另一班朋友七人行,點了個六人套餐:
2碟串燒
6款咖哩(魚/牛肉/牛腩/雜菜/羊肉/雞肉)
2白飯
2印度飯
2印度薄餅
2蒜蓉薄餅
6杯汽水
但套餐的咖哩款式很相似,都是黃黃的
沒有如鄰桌的青咖哩等
今次失算了...
賣相不太好,因為見到咖哩似付辣油,個人而言很討厭這種
但吃下去味道不俗,充滿了咖哩香,而不是原先估計的辣油辛辣
米飯,薄餅份量較多
薄餅以單一份量計,比旺角多得多
飽滿度十足
雖然我們只是點六人餐
但店員見我們一行七人,多送一杯可樂
還算不錯
套餐$570免加一,除以七人即約$82
比旺角吃貴
個人感覺旺角吃的花費較少,花款卻多
也可能因為在佐敦叫的是套餐,選擇受限
似乎要再吃一次才能分出高下
(感覺咖哩再吃下去,自己會被世界修正成不死身的角色w)
...
2007年2月22日星期四
[+/-] : [社會依存]營養主義nutritionism
話說上英文課的時候要看這篇充滿嘲諷的有趣文章
出自New York Times,標題是"Unhappy meals"(不快樂的進餐)
作者是MICHAEL POLLAN
全文長達一萬字
不過有很多關於營養學的歷史,而作者觀點佔約半篇幅
基本上半小時就能看完
文章想表達的很直接,就是批判社會的"營養主義"
當食物還叫做"食物"的年代,我們能自己選擇吃什麼,選擇吃多少
可是有科學家走進來,指指點點說這牛肉只有蛋白質和脂肪,營養不均衡;要唬人的就說飽和脂肪會危害健康,請大家轉用較少的植物油;現在新一點的話題就有反式脂肪云云...
人類從前是吃食物,現在是吸收營養...
現在不會再說多吃水果,只會說多吸收維生素C...
食品包裝盒寫著添加了一堆堆有益的火星成份...
在七,八十年代,科學家提倡"低熱量,多纖維","多菜,少肉",美國人也就聽聽話話,天天早餐吃全麥包,脫脂奶,然而今天美國的癡肥,心臟病,癌症比率有增無減
最諷刺的莫過於"French paradox":在營養學而言,法國人吃的更不健康,但似乎法國人的健康和身段保持得比美國人還好...
雖然一個人健康與否,除飲食外,與其他變數如生活習慣,運動等等也有關係
但反例子之下,也終於有人會懷疑:這幾十年我們是不是走錯了?
分段標題"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就是指明顯不過卻被無視的事實真相
這幾十年間,沒多少人質疑過來自實驗室研究的數據,應用到日常生活還有多可靠...
科學家今天說某營養A會對人有某某某功效,人們就去相信;到明天科學家改口說營養A其實會對人有害,人們又去相信
如果說某種營養加上另外十多種營養可能是劇毒又如何?事實是我們每天的確會吸收上千種營養,誰敢肯定吃了(a+b+c+d+...+z)下肚不會死?
對不起,問科學家會說太複雜,實驗室環境模擬不到;但這是科學,你信我就行
他們把複雜的消化過程,化學組合,以至食物鏈過度簡化(reductionism)(simplification),做法就有如瞎子摸象,看到單一營養素的片面價值,忽略了現實上多樣元素吸收對人的影響
這樣的"科學",憑什麼要管我們吃什麼?
我們怕病,我們怕死,媒體也在吹捧營養學威能
再者,食品的選擇上,我們也給製造商牽著鼻子走
吹噓愈多的營養成份,愈多的功效,愈多的艱澀術語,愈能成為商機
超市貨架上的食物,食品標籤年年變,新名堂年年有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奶粉要混入毫不相干的omega-3脂肪酸...
我們更不能理解omega-3是什麼...
"nutritionism"(營養主義)一詞是作者用來概括一般人對營養學權威的依從
我們現在吃飯要東考慮,西顧忌:算著自己吸收了多少卡路里,算著自己今天有沒有吃補充劑...
但大家講不出吸收了充足營養又如何?健康些?哪你又感覺有舒服點嗎?
吃,卻肯定不再是件樂事
"-ism"可理解成"-主義",唯"主義"只是精神,理念;卻不成科學,更不是真理
文章不是想扳倒營養學,只是指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功效/理論都基於假設,商品在斷章取義,或欠缺有效的臨床證據支撐
那為什麼要為"偽科學"(pseudo-science)自擾?
作者在結語寫得好:
延伸閱讀:
Unhappy Meals - Michael Pollan - New York Times
Chicago Suite·Sarabande: "nutritionism"
...
出自New York Times,標題是"Unhappy meals"(不快樂的進餐)
作者是MICHAEL POLLAN
全文長達一萬字
不過有很多關於營養學的歷史,而作者觀點佔約半篇幅
基本上半小時就能看完
文章想表達的很直接,就是批判社會的"營養主義"
當食物還叫做"食物"的年代,我們能自己選擇吃什麼,選擇吃多少
可是有科學家走進來,指指點點說這牛肉只有蛋白質和脂肪,營養不均衡;要唬人的就說飽和脂肪會危害健康,請大家轉用較少的植物油;現在新一點的話題就有反式脂肪云云...
人類從前是吃食物,現在是吸收營養...
現在不會再說多吃水果,只會說多吸收維生素C...
食品包裝盒寫著添加了一堆堆有益的火星成份...
在七,八十年代,科學家提倡"低熱量,多纖維","多菜,少肉",美國人也就聽聽話話,天天早餐吃全麥包,脫脂奶,然而今天美國的癡肥,心臟病,癌症比率有增無減
最諷刺的莫過於"French paradox":在營養學而言,法國人吃的更不健康,但似乎法國人的健康和身段保持得比美國人還好...
雖然一個人健康與否,除飲食外,與其他變數如生活習慣,運動等等也有關係
但反例子之下,也終於有人會懷疑:這幾十年我們是不是走錯了?
分段標題"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就是指明顯不過卻被無視的事實真相
這幾十年間,沒多少人質疑過來自實驗室研究的數據,應用到日常生活還有多可靠...
科學家今天說某營養A會對人有某某某功效,人們就去相信;到明天科學家改口說營養A其實會對人有害,人們又去相信
如果說某種營養加上另外十多種營養可能是劇毒又如何?事實是我們每天的確會吸收上千種營養,誰敢肯定吃了(a+b+c+d+...+z)下肚不會死?
對不起,問科學家會說太複雜,實驗室環境模擬不到;但這是科學,你信我就行
他們把複雜的消化過程,化學組合,以至食物鏈過度簡化(reductionism)(simplification),做法就有如瞎子摸象,看到單一營養素的片面價值,忽略了現實上多樣元素吸收對人的影響
這樣的"科學",憑什麼要管我們吃什麼?
我們怕病,我們怕死,媒體也在吹捧營養學威能
再者,食品的選擇上,我們也給製造商牽著鼻子走
吹噓愈多的營養成份,愈多的功效,愈多的艱澀術語,愈能成為商機
超市貨架上的食物,食品標籤年年變,新名堂年年有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奶粉要混入毫不相干的omega-3脂肪酸...
我們更不能理解omega-3是什麼...
"nutritionism"(營養主義)一詞是作者用來概括一般人對營養學權威的依從
我們現在吃飯要東考慮,西顧忌:算著自己吸收了多少卡路里,算著自己今天有沒有吃補充劑...
但大家講不出吸收了充足營養又如何?健康些?哪你又感覺有舒服點嗎?
吃,卻肯定不再是件樂事
"-ism"可理解成"-主義",唯"主義"只是精神,理念;卻不成科學,更不是真理
文章不是想扳倒營養學,只是指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功效/理論都基於假設,商品在斷章取義,或欠缺有效的臨床證據支撐
那為什麼要為"偽科學"(pseudo-science)自擾?
作者在結語寫得好:
別吃任何你曾曾祖母不認為那是食物的東西
延伸閱讀:
Unhappy Meals - Michael Pollan - New York Times
Chicago Suite·Sarabande: "nutritionism"
...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
[+/-] : [香港咖哩之旅1]旺角咖哩大王
三小時前還在旺角咖哩大王晚飯...
位置是旺角豉油街88號,即花園街公園對面,旺角NewayCity樓下
開業了不算短時間
但大伙一直覺得這間的裝潢有地雷的感覺,所以沒人嘗過
到看過食評上壓倒性好評,加上一眾興之所至,才得以一試
由於十人軍團的場面太混亂關係
除模糊地記得有魚有牛有雞有羊有菜,有小辣有中辣有大辣之外
只記得濃烈的各式咖哩香料味,但確實點了什麼種類的咖哩實在記不起w
辣的級數以2椒,3椒,4椒表示
但像我這般不慣吃辣的,也覺得4椒才算得上真正的辣
2椒,3椒已叫容易入口,有人還說2椒級數咖哩的味道有點甜(!?)
蝦肉冬蔭功的顏色與味道就像"辣版龍蝦湯",很不錯
雖然點了4椒的牛腩,但因為用的是隔夜咖哩,很入味,所以還是很快被扒光w
服務非常友善,見十人點餐難決定,也不忙等待兼推介菜式
添水密度很高,遺憾供應的是冷水,喝熱水要另外點
缺點方面
和同價的白飯相比,印度薄餅的份量與飽肚度明顯不足
結帳600多港元,每人才不過60元
食品份量夠滿足基本食量人士,在旺角區算是特色而經濟的消費
總結就是:
吃咖哩千萬不要伴飯吃,伴印度薄餅才是王道
吃飯的話辛辣感會長年不散
偶一直覺得一味刺激味蕾的不是好咖哩
辣之餘能令人吃得出味道的才是好咖哩
這店的大辣只會麻三十分鐘左右,也吃得出配料香味,算是水準了
...
位置是旺角豉油街88號,即花園街公園對面,旺角NewayCity樓下
開業了不算短時間
但大伙一直覺得這間的裝潢有地雷的感覺,所以沒人嘗過
到看過食評上壓倒性好評,加上一眾興之所至,才得以一試
由於十人軍團的場面太混亂關係
除模糊地記得有魚有牛有雞有羊有菜,有小辣有中辣有大辣之外
只記得濃烈的各式咖哩香料味,但確實點了什麼種類的咖哩實在記不起w
辣的級數以2椒,3椒,4椒表示
但像我這般不慣吃辣的,也覺得4椒才算得上真正的辣
2椒,3椒已叫容易入口,有人還說2椒級數咖哩的味道有點甜(!?)
蝦肉冬蔭功的顏色與味道就像"辣版龍蝦湯",很不錯
雖然點了4椒的牛腩,但因為用的是隔夜咖哩,很入味,所以還是很快被扒光w
服務非常友善,見十人點餐難決定,也不忙等待兼推介菜式
添水密度很高,遺憾供應的是冷水,喝熱水要另外點
缺點方面
和同價的白飯相比,印度薄餅的份量與飽肚度明顯不足
結帳600多港元,每人才不過60元
食品份量夠滿足基本食量人士,在旺角區算是特色而經濟的消費
總結就是:
吃咖哩千萬不要伴飯吃,伴印度薄餅才是王道
吃飯的話辛辣感會長年不散
偶一直覺得一味刺激味蕾的不是好咖哩
辣之餘能令人吃得出味道的才是好咖哩
這店的大辣只會麻三十分鐘左右,也吃得出配料香味,算是水準了
...
[+/-] : [改造]部落格加建
剛再開沒多久,自己也不是什麼出名的人,出入部落的人流自然也翏翏可數
襯勢改動blog template設定,反正少文章,出意外也不太痛(當然備份了就最好)
不太擅長修改CSS,再加上自己懶
要我重新建一個Template會死的
基本Template架構選用了仿Engadget.com的Gadget 1.1
而套件則包括超方便我般懶人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和版面左上的Navigation Icon
雖說是source是現拿現用,但巧慮到IE, FF顯示有不同,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微調
例如原來介面的左欄位在IE顯示會闊了丁點,把右欄位的sidebar內容全推到下方
結果要把邊界向左移一點
比較失敗的是Gadget 1.1本身的"Read more"功能和之後裝的Blogger外掛的"[+]繼續閱讀"功能重複,弄了半天也不能砍掉Gadget那個,只好用空白換掉"Read more"字眼自欺欺人w
另外那條Navigation Icon在IE的顯示位置不佳,他日再調整
右手邊的sidebar內容原本可以設定成隱藏式以保持版面簡潔
但現階段還沒太多文章連結,可暫時停用功能
跑了幾個javascript,但要在IE顯示已經要載很久
為保持暢順,flickr走馬燈之類只好擱置
有好的減磅方案/功能介紹的話,請不嗇賜教
用IE出問題的,最好裝firefox吧...
延伸閱讀:
[ METAMUSE ]: Blogger Template : Gadget 1.0 ( AOL Engadget Style )
Josh's Note: 更勁爆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
Ben's 部落不及格: 為Blogger加個酷酷的Navigation Icon吧!
...
襯勢改動blog template設定,反正少文章,出意外也不太痛(當然備份了就最好)
不太擅長修改CSS,再加上自己懶
要我重新建一個Template會死的
基本Template架構選用了仿Engadget.com的Gadget 1.1
而套件則包括超方便我般懶人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和版面左上的Navigation Icon
雖說是source是現拿現用,但巧慮到IE, FF顯示有不同,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微調
例如原來介面的左欄位在IE顯示會闊了丁點,把右欄位的sidebar內容全推到下方
結果要把邊界向左移一點
比較失敗的是Gadget 1.1本身的"Read more"功能和之後裝的Blogger外掛的"[+]繼續閱讀"功能重複,弄了半天也不能砍掉Gadget那個,只好用空白換掉"Read more"字眼自欺欺人w
另外那條Navigation Icon在IE的顯示位置不佳,他日再調整
右手邊的sidebar內容原本可以設定成隱藏式以保持版面簡潔
但現階段還沒太多文章連結,可暫時停用功能
跑了幾個javascript,但要在IE顯示已經要載很久
為保持暢順,flickr走馬燈之類只好擱置
有好的減磅方案/功能介紹的話,請不嗇賜教
用IE出問題的,最好裝firefox吧...
延伸閱讀:
[ METAMUSE ]: Blogger Template : Gadget 1.0 ( AOL Engadget Style )
Josh's Note: 更勁爆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
Ben's 部落不及格: 為Blogger加個酷酷的Navigation Icon吧!
...
2007年2月20日星期二
[+/-] : [感想文]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第1話 「桜花抄」
雖說打算三話全看過再寫感想,最後還是按捺不住w
(劇透注意)
作為一小時短篇的第一集,首十分鐘劇情已是排山倒海
配音連番的OS(內心獨白)要到中段男主角電車遊的時候才慢下來
如果把內容分佈得平均一點的話,效果應該會較好
新海成名原因其一就是鏡頭處理與獨白描寫(即是"看故事"),將出色的背景砸到底
所以像上一作雲彼般,嘗試用"說故事"方法表達,結果效果就很一般
如Eji言:
秒速5cm分成三話,不再堅持要一口氣說故事,而是到下一話重新塑造角色,這次的做法似乎較合適
今次新海的故事少了浩大的SF元素,但還是圍繞二人世界
與其說是新海喜愛的題材,更可能兩人就是他能控制的極限w
單靠砸背景實在砸不了多久,新海誠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好劇本
喔...說回音樂
除了山崎まさよし的主題曲很動聽之外
天門的配樂給獨白聲蓋過的情況也不少
期待二,三話的推出
延伸閱讀:
字裡行間: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第1話 「桜花抄」》
...
(劇透注意)
作為一小時短篇的第一集,首十分鐘劇情已是排山倒海
配音連番的OS(內心獨白)要到中段男主角電車遊的時候才慢下來
如果把內容分佈得平均一點的話,效果應該會較好
新海成名原因其一就是鏡頭處理與獨白描寫(即是"看故事"),將出色的背景砸到底
所以像上一作雲彼般,嘗試用"說故事"方法表達,結果效果就很一般
如Eji言:
每次都很想說完,但是都多說廢話
秒速5cm分成三話,不再堅持要一口氣說故事,而是到下一話重新塑造角色,這次的做法似乎較合適
今次新海的故事少了浩大的SF元素,但還是圍繞二人世界
與其說是新海喜愛的題材,更可能兩人就是他能控制的極限w
單靠砸背景實在砸不了多久,新海誠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好劇本
喔...說回音樂
除了山崎まさよし的主題曲很動聽之外
天門的配樂給獨白聲蓋過的情況也不少
期待二,三話的推出
延伸閱讀:
字裡行間: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第1話 「桜花抄」》
...
2007年2月19日星期一
[+/-] : [抱怨]心理學"不是"什麼
心理學是一門很自以為是的學科
不論在法律上,治療上也有很大影響力
它可以評估各下精神狀況,一份檢驗報告就能操縱各下升遷
弄得好像很權威,很神秘的樣子
再多虧傳媒多年的誤導,大眾對它就誤更大...
這世界沒一樣職業叫心理醫生
世上只有心理學家,或醫生
廣義來說,醫生可以處方藥物,但心理學家不行(雖云外地有在討論心理學家學習基本藥理學後,可處方鎮靜藥的可能性)
就算有醫生兼修心理學,也不會將兩個名稱合併的
催眠(hypnosis)這門子不會令人睡著,叫"眠"只是單純的譯名差
催眠治療中令人集中精神比會睡的更多
電影,肥皂劇能控制人行動那些不是催眠,是洗腦
會將催眠威能信以為真的,是上腦
總之心理學家(大概...)都不懂洗腦的
心理學家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當
要註冊的話沒碩士資歷也不用談
心理學名宿可不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懂解夢
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有臨床(Clinical)一種,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自己就有多達56個部門
http://www.apa.org/about/division.html
其中稱為臨床的有4大部門,加兒童臨床3部門
除此之外可是五花八門......
不論在法律上,治療上也有很大影響力
它可以評估各下精神狀況,一份檢驗報告就能操縱各下升遷
弄得好像很權威,很神秘的樣子
再多虧傳媒多年的誤導,大眾對它就誤更大...
這世界沒一樣職業叫心理醫生
世上只有心理學家,或醫生
廣義來說,醫生可以處方藥物,但心理學家不行(雖云外地有在討論心理學家學習基本藥理學後,可處方鎮靜藥的可能性)
就算有醫生兼修心理學,也不會將兩個名稱合併的
催眠(hypnosis)這門子不會令人睡著,叫"眠"只是單純的譯名差
催眠治療中令人集中精神比會睡的更多
電影,肥皂劇能控制人行動那些不是催眠,是洗腦
會將催眠威能信以為真的,是上腦
總之心理學家(大概...)都不懂洗腦的
心理學家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當
要註冊的話沒碩士資歷也不用談
心理學名宿可不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懂解夢
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有臨床(Clinical)一種,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自己就有多達56個部門
http://www.apa.org/about/division.html
其中稱為臨床的有4大部門,加兒童臨床3部門
除此之外可是五花八門......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