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 : [香港咖哩之旅2]佐敦咖哩屋
第二站是佐敦吳松街的佐敦咖哩屋
特色大概是在街口招生意的外籍人士
和點菜時半鹹半淡的廣東話對半鹹半淡的英語對答w
今次和另一班朋友七人行,點了個六人套餐:
2碟串燒
6款咖哩(魚/牛肉/牛腩/雜菜/羊肉/雞肉)
2白飯
2印度飯
2印度薄餅
2蒜蓉薄餅
6杯汽水
但套餐的咖哩款式很相似,都是黃黃的
沒有如鄰桌的青咖哩等
今次失算了...
賣相不太好,因為見到咖哩似付辣油,個人而言很討厭這種
但吃下去味道不俗,充滿了咖哩香,而不是原先估計的辣油辛辣
米飯,薄餅份量較多
薄餅以單一份量計,比旺角多得多
飽滿度十足
雖然我們只是點六人餐
但店員見我們一行七人,多送一杯可樂
還算不錯
套餐$570免加一,除以七人即約$82
比旺角吃貴
個人感覺旺角吃的花費較少,花款卻多
也可能因為在佐敦叫的是套餐,選擇受限
似乎要再吃一次才能分出高下
(感覺咖哩再吃下去,自己會被世界修正成不死身的角色w)
...
2007年2月22日星期四
[+/-] : [社會依存]營養主義nutritionism
話說上英文課的時候要看這篇充滿嘲諷的有趣文章
出自New York Times,標題是"Unhappy meals"(不快樂的進餐)
作者是MICHAEL POLLAN
全文長達一萬字
不過有很多關於營養學的歷史,而作者觀點佔約半篇幅
基本上半小時就能看完
文章想表達的很直接,就是批判社會的"營養主義"
當食物還叫做"食物"的年代,我們能自己選擇吃什麼,選擇吃多少
可是有科學家走進來,指指點點說這牛肉只有蛋白質和脂肪,營養不均衡;要唬人的就說飽和脂肪會危害健康,請大家轉用較少的植物油;現在新一點的話題就有反式脂肪云云...
人類從前是吃食物,現在是吸收營養...
現在不會再說多吃水果,只會說多吸收維生素C...
食品包裝盒寫著添加了一堆堆有益的火星成份...
在七,八十年代,科學家提倡"低熱量,多纖維","多菜,少肉",美國人也就聽聽話話,天天早餐吃全麥包,脫脂奶,然而今天美國的癡肥,心臟病,癌症比率有增無減
最諷刺的莫過於"French paradox":在營養學而言,法國人吃的更不健康,但似乎法國人的健康和身段保持得比美國人還好...
雖然一個人健康與否,除飲食外,與其他變數如生活習慣,運動等等也有關係
但反例子之下,也終於有人會懷疑:這幾十年我們是不是走錯了?
分段標題"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就是指明顯不過卻被無視的事實真相
這幾十年間,沒多少人質疑過來自實驗室研究的數據,應用到日常生活還有多可靠...
科學家今天說某營養A會對人有某某某功效,人們就去相信;到明天科學家改口說營養A其實會對人有害,人們又去相信
如果說某種營養加上另外十多種營養可能是劇毒又如何?事實是我們每天的確會吸收上千種營養,誰敢肯定吃了(a+b+c+d+...+z)下肚不會死?
對不起,問科學家會說太複雜,實驗室環境模擬不到;但這是科學,你信我就行
他們把複雜的消化過程,化學組合,以至食物鏈過度簡化(reductionism)(simplification),做法就有如瞎子摸象,看到單一營養素的片面價值,忽略了現實上多樣元素吸收對人的影響
這樣的"科學",憑什麼要管我們吃什麼?
我們怕病,我們怕死,媒體也在吹捧營養學威能
再者,食品的選擇上,我們也給製造商牽著鼻子走
吹噓愈多的營養成份,愈多的功效,愈多的艱澀術語,愈能成為商機
超市貨架上的食物,食品標籤年年變,新名堂年年有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奶粉要混入毫不相干的omega-3脂肪酸...
我們更不能理解omega-3是什麼...
"nutritionism"(營養主義)一詞是作者用來概括一般人對營養學權威的依從
我們現在吃飯要東考慮,西顧忌:算著自己吸收了多少卡路里,算著自己今天有沒有吃補充劑...
但大家講不出吸收了充足營養又如何?健康些?哪你又感覺有舒服點嗎?
吃,卻肯定不再是件樂事
"-ism"可理解成"-主義",唯"主義"只是精神,理念;卻不成科學,更不是真理
文章不是想扳倒營養學,只是指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功效/理論都基於假設,商品在斷章取義,或欠缺有效的臨床證據支撐
那為什麼要為"偽科學"(pseudo-science)自擾?
作者在結語寫得好:
延伸閱讀:
Unhappy Meals - Michael Pollan - New York Times
Chicago Suite·Sarabande: "nutritionism"
...
出自New York Times,標題是"Unhappy meals"(不快樂的進餐)
作者是MICHAEL POLLAN
全文長達一萬字
不過有很多關於營養學的歷史,而作者觀點佔約半篇幅
基本上半小時就能看完
文章想表達的很直接,就是批判社會的"營養主義"
當食物還叫做"食物"的年代,我們能自己選擇吃什麼,選擇吃多少
可是有科學家走進來,指指點點說這牛肉只有蛋白質和脂肪,營養不均衡;要唬人的就說飽和脂肪會危害健康,請大家轉用較少的植物油;現在新一點的話題就有反式脂肪云云...
人類從前是吃食物,現在是吸收營養...
現在不會再說多吃水果,只會說多吸收維生素C...
食品包裝盒寫著添加了一堆堆有益的火星成份...
在七,八十年代,科學家提倡"低熱量,多纖維","多菜,少肉",美國人也就聽聽話話,天天早餐吃全麥包,脫脂奶,然而今天美國的癡肥,心臟病,癌症比率有增無減
最諷刺的莫過於"French paradox":在營養學而言,法國人吃的更不健康,但似乎法國人的健康和身段保持得比美國人還好...
雖然一個人健康與否,除飲食外,與其他變數如生活習慣,運動等等也有關係
但反例子之下,也終於有人會懷疑:這幾十年我們是不是走錯了?
分段標題"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就是指明顯不過卻被無視的事實真相
這幾十年間,沒多少人質疑過來自實驗室研究的數據,應用到日常生活還有多可靠...
科學家今天說某營養A會對人有某某某功效,人們就去相信;到明天科學家改口說營養A其實會對人有害,人們又去相信
如果說某種營養加上另外十多種營養可能是劇毒又如何?事實是我們每天的確會吸收上千種營養,誰敢肯定吃了(a+b+c+d+...+z)下肚不會死?
對不起,問科學家會說太複雜,實驗室環境模擬不到;但這是科學,你信我就行
他們把複雜的消化過程,化學組合,以至食物鏈過度簡化(reductionism)(simplification),做法就有如瞎子摸象,看到單一營養素的片面價值,忽略了現實上多樣元素吸收對人的影響
這樣的"科學",憑什麼要管我們吃什麼?
我們怕病,我們怕死,媒體也在吹捧營養學威能
再者,食品的選擇上,我們也給製造商牽著鼻子走
吹噓愈多的營養成份,愈多的功效,愈多的艱澀術語,愈能成為商機
超市貨架上的食物,食品標籤年年變,新名堂年年有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奶粉要混入毫不相干的omega-3脂肪酸...
我們更不能理解omega-3是什麼...
"nutritionism"(營養主義)一詞是作者用來概括一般人對營養學權威的依從
我們現在吃飯要東考慮,西顧忌:算著自己吸收了多少卡路里,算著自己今天有沒有吃補充劑...
但大家講不出吸收了充足營養又如何?健康些?哪你又感覺有舒服點嗎?
吃,卻肯定不再是件樂事
"-ism"可理解成"-主義",唯"主義"只是精神,理念;卻不成科學,更不是真理
文章不是想扳倒營養學,只是指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功效/理論都基於假設,商品在斷章取義,或欠缺有效的臨床證據支撐
那為什麼要為"偽科學"(pseudo-science)自擾?
作者在結語寫得好:
別吃任何你曾曾祖母不認為那是食物的東西
延伸閱讀:
Unhappy Meals - Michael Pollan - New York Times
Chicago Suite·Sarabande: "nutritionism"
...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
[+/-] : [香港咖哩之旅1]旺角咖哩大王
三小時前還在旺角咖哩大王晚飯...
位置是旺角豉油街88號,即花園街公園對面,旺角NewayCity樓下
開業了不算短時間
但大伙一直覺得這間的裝潢有地雷的感覺,所以沒人嘗過
到看過食評上壓倒性好評,加上一眾興之所至,才得以一試
由於十人軍團的場面太混亂關係
除模糊地記得有魚有牛有雞有羊有菜,有小辣有中辣有大辣之外
只記得濃烈的各式咖哩香料味,但確實點了什麼種類的咖哩實在記不起w
辣的級數以2椒,3椒,4椒表示
但像我這般不慣吃辣的,也覺得4椒才算得上真正的辣
2椒,3椒已叫容易入口,有人還說2椒級數咖哩的味道有點甜(!?)
蝦肉冬蔭功的顏色與味道就像"辣版龍蝦湯",很不錯
雖然點了4椒的牛腩,但因為用的是隔夜咖哩,很入味,所以還是很快被扒光w
服務非常友善,見十人點餐難決定,也不忙等待兼推介菜式
添水密度很高,遺憾供應的是冷水,喝熱水要另外點
缺點方面
和同價的白飯相比,印度薄餅的份量與飽肚度明顯不足
結帳600多港元,每人才不過60元
食品份量夠滿足基本食量人士,在旺角區算是特色而經濟的消費
總結就是:
吃咖哩千萬不要伴飯吃,伴印度薄餅才是王道
吃飯的話辛辣感會長年不散
偶一直覺得一味刺激味蕾的不是好咖哩
辣之餘能令人吃得出味道的才是好咖哩
這店的大辣只會麻三十分鐘左右,也吃得出配料香味,算是水準了
...
位置是旺角豉油街88號,即花園街公園對面,旺角NewayCity樓下
開業了不算短時間
但大伙一直覺得這間的裝潢有地雷的感覺,所以沒人嘗過
到看過食評上壓倒性好評,加上一眾興之所至,才得以一試
由於十人軍團的場面太混亂關係
除模糊地記得有魚有牛有雞有羊有菜,有小辣有中辣有大辣之外
只記得濃烈的各式咖哩香料味,但確實點了什麼種類的咖哩實在記不起w
辣的級數以2椒,3椒,4椒表示
但像我這般不慣吃辣的,也覺得4椒才算得上真正的辣
2椒,3椒已叫容易入口,有人還說2椒級數咖哩的味道有點甜(!?)
蝦肉冬蔭功的顏色與味道就像"辣版龍蝦湯",很不錯
雖然點了4椒的牛腩,但因為用的是隔夜咖哩,很入味,所以還是很快被扒光w
服務非常友善,見十人點餐難決定,也不忙等待兼推介菜式
添水密度很高,遺憾供應的是冷水,喝熱水要另外點
缺點方面
和同價的白飯相比,印度薄餅的份量與飽肚度明顯不足
結帳600多港元,每人才不過60元
食品份量夠滿足基本食量人士,在旺角區算是特色而經濟的消費
總結就是:
吃咖哩千萬不要伴飯吃,伴印度薄餅才是王道
吃飯的話辛辣感會長年不散
偶一直覺得一味刺激味蕾的不是好咖哩
辣之餘能令人吃得出味道的才是好咖哩
這店的大辣只會麻三十分鐘左右,也吃得出配料香味,算是水準了
...
[+/-] : [改造]部落格加建
剛再開沒多久,自己也不是什麼出名的人,出入部落的人流自然也翏翏可數
襯勢改動blog template設定,反正少文章,出意外也不太痛(當然備份了就最好)
不太擅長修改CSS,再加上自己懶
要我重新建一個Template會死的
基本Template架構選用了仿Engadget.com的Gadget 1.1
而套件則包括超方便我般懶人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和版面左上的Navigation Icon
雖說是source是現拿現用,但巧慮到IE, FF顯示有不同,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微調
例如原來介面的左欄位在IE顯示會闊了丁點,把右欄位的sidebar內容全推到下方
結果要把邊界向左移一點
比較失敗的是Gadget 1.1本身的"Read more"功能和之後裝的Blogger外掛的"[+]繼續閱讀"功能重複,弄了半天也不能砍掉Gadget那個,只好用空白換掉"Read more"字眼自欺欺人w
另外那條Navigation Icon在IE的顯示位置不佳,他日再調整
右手邊的sidebar內容原本可以設定成隱藏式以保持版面簡潔
但現階段還沒太多文章連結,可暫時停用功能
跑了幾個javascript,但要在IE顯示已經要載很久
為保持暢順,flickr走馬燈之類只好擱置
有好的減磅方案/功能介紹的話,請不嗇賜教
用IE出問題的,最好裝firefox吧...
延伸閱讀:
[ METAMUSE ]: Blogger Template : Gadget 1.0 ( AOL Engadget Style )
Josh's Note: 更勁爆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
Ben's 部落不及格: 為Blogger加個酷酷的Navigation Icon吧!
...
襯勢改動blog template設定,反正少文章,出意外也不太痛(當然備份了就最好)
不太擅長修改CSS,再加上自己懶
要我重新建一個Template會死的
基本Template架構選用了仿Engadget.com的Gadget 1.1
而套件則包括超方便我般懶人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和版面左上的Navigation Icon
雖說是source是現拿現用,但巧慮到IE, FF顯示有不同,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微調
例如原來介面的左欄位在IE顯示會闊了丁點,把右欄位的sidebar內容全推到下方
結果要把邊界向左移一點
比較失敗的是Gadget 1.1本身的"Read more"功能和之後裝的Blogger外掛的"[+]繼續閱讀"功能重複,弄了半天也不能砍掉Gadget那個,只好用空白換掉"Read more"字眼自欺欺人w
另外那條Navigation Icon在IE的顯示位置不佳,他日再調整
右手邊的sidebar內容原本可以設定成隱藏式以保持版面簡潔
但現階段還沒太多文章連結,可暫時停用功能
跑了幾個javascript,但要在IE顯示已經要載很久
為保持暢順,flickr走馬燈之類只好擱置
有好的減磅方案/功能介紹的話,請不嗇賜教
用IE出問題的,最好裝firefox吧...
延伸閱讀:
[ METAMUSE ]: Blogger Template : Gadget 1.0 ( AOL Engadget Style )
Josh's Note: 更勁爆的「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
Ben's 部落不及格: 為Blogger加個酷酷的Navigation Icon吧!
...
2007年2月20日星期二
[+/-] : [感想文]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第1話 「桜花抄」
雖說打算三話全看過再寫感想,最後還是按捺不住w
(劇透注意)
作為一小時短篇的第一集,首十分鐘劇情已是排山倒海
配音連番的OS(內心獨白)要到中段男主角電車遊的時候才慢下來
如果把內容分佈得平均一點的話,效果應該會較好
新海成名原因其一就是鏡頭處理與獨白描寫(即是"看故事"),將出色的背景砸到底
所以像上一作雲彼般,嘗試用"說故事"方法表達,結果效果就很一般
如Eji言:
秒速5cm分成三話,不再堅持要一口氣說故事,而是到下一話重新塑造角色,這次的做法似乎較合適
今次新海的故事少了浩大的SF元素,但還是圍繞二人世界
與其說是新海喜愛的題材,更可能兩人就是他能控制的極限w
單靠砸背景實在砸不了多久,新海誠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好劇本
喔...說回音樂
除了山崎まさよし的主題曲很動聽之外
天門的配樂給獨白聲蓋過的情況也不少
期待二,三話的推出
延伸閱讀:
字裡行間: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第1話 「桜花抄」》
...
(劇透注意)
作為一小時短篇的第一集,首十分鐘劇情已是排山倒海
配音連番的OS(內心獨白)要到中段男主角電車遊的時候才慢下來
如果把內容分佈得平均一點的話,效果應該會較好
新海成名原因其一就是鏡頭處理與獨白描寫(即是"看故事"),將出色的背景砸到底
所以像上一作雲彼般,嘗試用"說故事"方法表達,結果效果就很一般
如Eji言:
每次都很想說完,但是都多說廢話
秒速5cm分成三話,不再堅持要一口氣說故事,而是到下一話重新塑造角色,這次的做法似乎較合適
今次新海的故事少了浩大的SF元素,但還是圍繞二人世界
與其說是新海喜愛的題材,更可能兩人就是他能控制的極限w
單靠砸背景實在砸不了多久,新海誠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好劇本
喔...說回音樂
除了山崎まさよし的主題曲很動聽之外
天門的配樂給獨白聲蓋過的情況也不少
期待二,三話的推出
延伸閱讀:
字裡行間: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第1話 「桜花抄」》
...
2007年2月19日星期一
[+/-] : [抱怨]心理學"不是"什麼
心理學是一門很自以為是的學科
不論在法律上,治療上也有很大影響力
它可以評估各下精神狀況,一份檢驗報告就能操縱各下升遷
弄得好像很權威,很神秘的樣子
再多虧傳媒多年的誤導,大眾對它就誤更大...
這世界沒一樣職業叫心理醫生
世上只有心理學家,或醫生
廣義來說,醫生可以處方藥物,但心理學家不行(雖云外地有在討論心理學家學習基本藥理學後,可處方鎮靜藥的可能性)
就算有醫生兼修心理學,也不會將兩個名稱合併的
催眠(hypnosis)這門子不會令人睡著,叫"眠"只是單純的譯名差
催眠治療中令人集中精神比會睡的更多
電影,肥皂劇能控制人行動那些不是催眠,是洗腦
會將催眠威能信以為真的,是上腦
總之心理學家(大概...)都不懂洗腦的
心理學家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當
要註冊的話沒碩士資歷也不用談
心理學名宿可不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懂解夢
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有臨床(Clinical)一種,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自己就有多達56個部門
http://www.apa.org/about/division.html
其中稱為臨床的有4大部門,加兒童臨床3部門
除此之外可是五花八門......
不論在法律上,治療上也有很大影響力
它可以評估各下精神狀況,一份檢驗報告就能操縱各下升遷
弄得好像很權威,很神秘的樣子
再多虧傳媒多年的誤導,大眾對它就誤更大...
這世界沒一樣職業叫心理醫生
世上只有心理學家,或醫生
廣義來說,醫生可以處方藥物,但心理學家不行(雖云外地有在討論心理學家學習基本藥理學後,可處方鎮靜藥的可能性)
就算有醫生兼修心理學,也不會將兩個名稱合併的
催眠(hypnosis)這門子不會令人睡著,叫"眠"只是單純的譯名差
催眠治療中令人集中精神比會睡的更多
電影,肥皂劇能控制人行動那些不是催眠,是洗腦
會將催眠威能信以為真的,是上腦
總之心理學家(大概...)都不懂洗腦的
心理學家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當
要註冊的話沒碩士資歷也不用談
心理學名宿可不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懂解夢
心理學家也不是只有臨床(Clinical)一種,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自己就有多達56個部門
http://www.apa.org/about/division.html
其中稱為臨床的有4大部門,加兒童臨床3部門
除此之外可是五花八門......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