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台灣的這段實驗
透過發放假新聞題材,尤其反映台灣電視傳媒不在考証消息真偽
操守?題材夠猛就好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2007年6月15日星期五
[+/-] : [nico2]ニコニコ最新杰作:NICO NICO BOOKMARK
ニコニコ的最新服務
NICO NICO BOOKMARK
如字面所言
就是會員把網頁連結放上去
再加上NICO NICO系的賣點:comment功能
可以把網頁玩弄得九彩繽紛w
例子
可能到目前都是戲弄性質為多
comment也是固定的,不適合用video那邊的走馬燈模式
實用度/應用上還有進步地方?
但相對NICO NICO VIDEO
BOOKMARK這邊的頻寬佔用遠遠較少
沒註冊的朋友也能親眼感受ニコニコ的魅力
...
NICO NICO BOOKMARK
如字面所言
就是會員把網頁連結放上去
再加上NICO NICO系的賣點:comment功能
可以把網頁
例子
可能到目前都是戲弄性質為多
comment也是固定的,不適合用video那邊的走馬燈模式
實用度/應用上還有進步地方?
但相對NICO NICO VIDEO
BOOKMARK這邊的頻寬佔用遠遠較少
沒註冊的朋友也能親眼感受ニコニコ的魅力
...
2007年6月14日星期四
[+/-] : [nico]ニコニコ動画
說到網上視頻,別落伍的只懂YouTube一家
繼YouTube後的新浪潮就是ニコニコ動画!
ニコニコ動画(NicoNico動畫,微笑動畫)是日本在2007年的一個新興服務
基本上像YouTube一樣,供各位用家上載短片
但大家鍵入ニコニコ的網址後發現要註冊登入畫面
相比不用帳號又能直接播放的YouTube,這個又要登入又只能連結的ニコニコ到底有啥賣點?
ニコニコ的賣點就是"走馬燈意見"(motion comment)服務!
在YouTube看片段,有時會見到一堆回應在版面下方
但這樣整齊排列的回應不但乏味,觀眾即使對影片某部份內容有意見,亦難以作出即時回應
而ニコニコ多出的"走馬燈意見"很簡單:
即是如果你看影片看到1分28秒的部份覺得很好笑,你可以打個"w"(笑い,warai的w)上去;然後有其他人看同一條影片到1分28秒時,也會見到你的意見"w"以走馬燈的方式飛過...
就這樣
就這樣?
就這樣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會破壞畫面,有什麼好玩?
雖然的確會有故意把畫面弄到全是意見的"彈幕職人"存在,但這走馬燈意見功能有趣的地方似乎遠比壞處多
例如會有"字幕職人"把一些個人發表,MV等片段加上字幕方便他人;也會有人打"空耳字幕"(幻聽字幕,即拿歌曲諧音開同音字玩笑)
會有人把演唱會影片放上去,如果是氣氛熱烈到不行的地方,大堆"現場氣氛"飛過就像把自己也拉進現場一樣
也會有MAD(マッド,以音樂,影片等方式對相關作品致敬)作者把半製成品放上去,透過看觀眾的意見來改進影片:這正是ニコニコ的即時意見才能出現的效果,還能引發其他人的共鳴(試想像同樣情況在YouTube,如何能向作者簡單直接地表達對某一段的意見...)
ニコニコ的主流玩法,除了主要的音樂片段,MAD影片,動畫之外
透過獨特的意見功能,發展出"選擇題","問答題": 試想像畫面顯示問題,然後一堆意見閃過,發現自己有知心人的共鳴;
還有人拿意見功能來玩,為影片錦上添花:例如有人放了紅白機經典作Super Mario Bros. 3的玩過程影像,在有很多炮彈射出的關卡,畫面就會飛出一堆"●●●●●●●●●●"(模仿炮彈),製造了突如其來的笑點
ニコニコ動画在最初並不是個獨立服務,而是依附到YouTube的伺服器內的影片再加上文字意見,結果佔用流量過大被YouTube封鎖連線,唯有另開SMILEVIDEO伺服器作擺放影片之用
但頻寬和儲存空間不足也令ニコニコ動画需要註冊,註冊後還要有帳號限制,只能開放註冊順位至某數目的使用者登入,但在週末週日還是不時因流量過大發生故障
截至這篇完筆之時才開放到888888號,但總登記數早就突破1200000,不少人註冊了還要等,所以有興趣看的朋友就要盡早申請帳號了
YouTube擋掉ニコニコ動画其實等同這間"網上視頻一哥"封殺了網上視頻發展的一個創意新應用
單單在日本本土,ニコニコ動画的恐怖流量已經證明一切,就只待何時會發展至世界舞台了...
延伸閱讀:
鬼畜之道~地獄人間紀實~
將要出社會的笨水獺の日記
...
繼YouTube後的新浪潮就是ニコニコ動画!
ニコニコ動画(NicoNico動畫,微笑動畫)是日本在2007年的一個新興服務
基本上像YouTube一樣,供各位用家上載短片
但大家鍵入ニコニコ的網址後發現要註冊登入畫面
相比不用帳號又能直接播放的YouTube,這個又要登入又只能連結的ニコニコ到底有啥賣點?
ニコニコ的賣點就是"走馬燈意見"(motion comment)服務!
在YouTube看片段,有時會見到一堆回應在版面下方
但這樣整齊排列的回應不但乏味,觀眾即使對影片某部份內容有意見,亦難以作出即時回應
而ニコニコ多出的"走馬燈意見"很簡單:
在影片上直接打出觀眾的文字意見
即是如果你看影片看到1分28秒的部份覺得很好笑,你可以打個"w"(笑い,warai的w)上去;然後有其他人看同一條影片到1分28秒時,也會見到你的意見"w"以走馬燈的方式飛過...
就這樣
就這樣?
就這樣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會破壞畫面,有什麼好玩?
雖然的確會有故意把畫面弄到全是意見的"彈幕職人"存在,但這走馬燈意見功能有趣的地方似乎遠比壞處多
例如會有"字幕職人"把一些個人發表,MV等片段加上字幕方便他人;也會有人打"空耳字幕"(幻聽字幕,即拿歌曲諧音開同音字玩笑)
會有人把演唱會影片放上去,如果是氣氛熱烈到不行的地方,大堆"現場氣氛"飛過就像把自己也拉進現場一樣
也會有MAD(マッド,以音樂,影片等方式對相關作品致敬)作者把半製成品放上去,透過看觀眾的意見來改進影片:這正是ニコニコ的即時意見才能出現的效果,還能引發其他人的共鳴(試想像同樣情況在YouTube,如何能向作者簡單直接地表達對某一段的意見...)
ニコニコ的主流玩法,除了主要的音樂片段,MAD影片,動畫之外
透過獨特的意見功能,發展出"選擇題","問答題": 試想像畫面顯示問題,然後一堆意見閃過,發現自己有知心人的共鳴;
還有人拿意見功能來玩,為影片錦上添花:例如有人放了紅白機經典作Super Mario Bros. 3的玩過程影像,在有很多炮彈射出的關卡,畫面就會飛出一堆"●●●●●●●●●●"(模仿炮彈),製造了突如其來的笑點
ニコニコ動画在最初並不是個獨立服務,而是依附到YouTube的伺服器內的影片再加上文字意見,結果佔用流量過大被YouTube封鎖連線,唯有另開SMILEVIDEO伺服器作擺放影片之用
但頻寬和儲存空間不足也令ニコニコ動画需要註冊,註冊後還要有帳號限制,只能開放註冊順位至某數目的使用者登入,但在週末週日還是不時因流量過大發生故障
截至這篇完筆之時才開放到888888號,但總登記數早就突破1200000,不少人註冊了還要等,所以有興趣看的朋友就要盡早申請帳號了
YouTube擋掉ニコニコ動画其實等同這間"網上視頻一哥"封殺了網上視頻發展的一個創意新應用
單單在日本本土,ニコニコ動画的恐怖流量已經證明一切,就只待何時會發展至世界舞台了...
延伸閱讀:
鬼畜之道~地獄人間紀實~
將要出社會的笨水獺の日記
...
2007年6月6日星期三
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2007年6月3日星期日
[+/-] : [CHURA]亂入的牛森記聚會
終於完成半個月的大考
自己理所當然地去找藉口去大吃大喝
正好前天有人抓(?)我吃飯,就去了這間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ちゅら(CHURA)
自稱沖縄菜的CHURA
裝修像高級的居酒屋的樣子,進箱房還要脫鞋
用料都大多是空運貨,所以價錢都...orz

每個人都有的鰻魚前菜(冷)
醬汁很好吃,有很香的鰻魚味,卻沒有魚腥味存在
和街邊賣的普通鰻魚味道完全不一樣
墊底的是青瓜片,吸收了醬汁就變咸了,但咬口是還很爽脆

果然去居酒屋還是要配生啤大喝才盡情(為啥會是生啤?囧)
但一大杯Asahi要$5x阿!orz
說是令今餐突破$200的元兇也不為過w
(嗯,相是朋友拍的,對面肉肉的手臂正是我)

沒錯,是番茄
還要是生番茄,配上鹽花一起吃
爽,多汁,冰鎮後的甜味更明顯了
但這道菜我完全不敢看價錢w

東坡肉豬腩肉
7人分食小小的兩片肉,還要被侍應分成八份w
沒有濃烈的醬汁,沒有肥膩的口感,而是熱辣辣的豬肉香
脂肪在口中溶化,久違了的感覺

吉列魚塊
不是用現成急涷魚柳關係,味道當然是不同檔次,但想不到肉汁還能鎖在裏面
比較在意的反而是拌碟的菜,混入沙律醬配魚一起吃,更能帶出魚香
只是個人一向對炸物興趣不大...

蒜粒(完)
不知是製法還是品種關係
聞得到,吃得到的蒜香
但蒜味並不算濃烈,不會構成口氣w

一直不太喜歡吃牛舌,嫌牛味太濃,口感也很奇怪
但這招牌的牛舌,肉質鬆軟
牛舌上面加了芝士粉,再伴檸檬,番茄片同吃
肉質和吃牛肉沒啥分別

涼瓜很爽脆,沒有平日吃的那種苦味,是不吃涼瓜的人也能接受的程度
而豆腐的口感更像豆腐花,連豬肉也沾有豆香了
只當它是普通的涼瓜豆腐炒豬肉的話,大概不會覺得有啥特別w

烤雞肉
一定要配隨碟的芫茜一起吃!
還有沒拍照的玉子(沒錯就是蛋...)
味道很重蛋香,和一般的蛋不同
明明是炒蛋卻能弄成卷狀
果然點最單純的菜,才能見識材料質素和廚藝
花生豆腐(冷)
應該是混有花生醬一起製作的豆腐
圓球狀,大家分食途中會滾來滾去XD
但我嫌花生味太濃了
壽司盤
不能一一吃過,說不出什麼意見(反而對鮮芥末的味道更留意)
自己一向對啤酒加養殖蝦一起吃敏感
這次完全沒有事,証明蝦壽司的蝦的確是天然新鮮
還有一樣叫海葡萄的水產植物
形狀真的像一串青葡萄,只是夥粒非常小
入口是咸咸的海水味
結帳每人$238
還是不夠飽...
以滿腹度為前題的大概不會再來
...
自己理所當然地去找藉口去大吃大喝
正好前天有人抓(?)我吃飯,就去了這間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ちゅら(CHURA)
自稱沖縄菜的CHURA
裝修像高級的居酒屋的樣子,進箱房還要脫鞋
用料都大多是空運貨,所以價錢都...orz

每個人都有的鰻魚前菜(冷)
醬汁很好吃,有很香的鰻魚味,卻沒有魚腥味存在
和街邊賣的普通鰻魚味道完全不一樣
墊底的是青瓜片,吸收了醬汁就變咸了,但咬口是還很爽脆

果然去居酒屋還是要配生啤大喝才盡情(為啥會是生啤?囧)
但一大杯Asahi要$5x阿!orz
說是令今餐突破$200的元兇也不為過w
(嗯,相是朋友拍的,對面肉肉的手臂正是我)

沒錯,是番茄
還要是生番茄,配上鹽花一起吃
爽,多汁,冰鎮後的甜味更明顯了
但這道菜我完全不敢看價錢w

7人分食小小的兩片肉,還要被侍應分成八份w
沒有濃烈的醬汁,沒有肥膩的口感,而是熱辣辣的豬肉香
脂肪在口中溶化,久違了的感覺

吉列魚塊
不是用現成急涷魚柳關係,味道當然是不同檔次,但想不到肉汁還能鎖在裏面
比較在意的反而是拌碟的菜,混入沙律醬配魚一起吃,更能帶出魚香
只是個人一向對炸物興趣不大...

蒜粒(完)
不知是製法還是品種關係
聞得到,吃得到的蒜香
但蒜味並不算濃烈,不會構成口氣w

一直不太喜歡吃牛舌,嫌牛味太濃,口感也很奇怪
但這招牌的牛舌,肉質鬆軟
牛舌上面加了芝士粉,再伴檸檬,番茄片同吃
肉質和吃牛肉沒啥分別

涼瓜很爽脆,沒有平日吃的那種苦味,是不吃涼瓜的人也能接受的程度
而豆腐的口感更像豆腐花,連豬肉也沾有豆香了
只當它是普通的涼瓜豆腐炒豬肉的話,大概不會覺得有啥特別w

烤雞肉
一定要配隨碟的芫茜一起吃!
還有沒拍照的玉子(沒錯就是蛋...)
味道很重蛋香,和一般的蛋不同
明明是炒蛋卻能弄成卷狀
果然點最單純的菜,才能見識材料質素和廚藝
花生豆腐(冷)
應該是混有花生醬一起製作的豆腐
圓球狀,大家分食途中會滾來滾去XD
但我嫌花生味太濃了
壽司盤
不能一一吃過,說不出什麼意見(反而對鮮芥末的味道更留意)
自己一向對啤酒加養殖蝦一起吃敏感
這次完全沒有事,証明蝦壽司的蝦的確是天然新鮮
還有一樣叫海葡萄的水產植物
形狀真的像一串青葡萄,只是夥粒非常小
入口是咸咸的海水味
結帳每人$238
還是不夠飽...
以滿腹度為前題的大概不會再來
...
訂閱:
文章 (Atom)